社交电商要学会如何“种草”产品

  “种草”已经成为了近几年来消费者买买买的第一推动力,相信不少朋友都有意无意地被种草过。像小红书、抖音这样的社交电商平台都成了“种草”胜地,而优惠券返利平台也活跃在各个社群(微信群)积极种草。究竟“种草”是如何兴起的呢?而社交电商又该如何“种草”产品呢?下面我来分析一下。

社交电商要学会如何“种草”产品(图1)

  在以前,产品信息都是封闭的,全都掌握在商家手里,客户反馈的使用意见、产品的含量报告等,消费者都是无法知晓的。而到了互联网时代,信息获取的渠道多了,加之消费者的消费意识提高,很多消费者开始主动去了解产品,比如买东西前都会看看评论,看看产品的使用效果呀,看看买家秀等等。

  消费者有了看评论的习惯,自然就会出现商家控评,如水军、假评等这样的情况,因而导致很多消费者无法判断大批量信息的真伪,于是消费者开始倾向于相信一些有分量、对产品有了解的代表作出的购买指引。在以前,这些代表大多都是官方媒体、专家等权威人士,会给消费者一种严肃、较为冷漠的形象。而随着社交媒体的崛起,商家开始尝试与一些大V、网红、博主等有热度的名人合作,通过推荐,也就是种草的方式来引导消费者信任购买。这些有热度的媒体人通过社交平台,持续地向粉丝们分享自己的消费偏好,甚至是与其即时互动,不断拉进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从而获得更多的消费信任,然后继续促进消费。如美妆博主李佳琦,经常在直播上以试用、测评的方式种草产品,他试过5分钟卖掉1.5万只口红。

  现代营销学之父菲利普·科特勒说过:“若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使用了社交媒体,那么他购买商品的可能性将增加29%,并且,使用社交媒体的消费者比不使用的人会花更多的钱。”而在社区或社群(微信群)内的“种草”其实是更具有可预见性,更能引导、挖掘消费需求的,消费效果会更好。如一些优惠券返利平台,会结合社群(微信群),将粉丝集中到群里,然后每天都会在群里推荐一些优惠力度大的产品,目的就是为了刺激群里用户的购买欲,进而消费,并利用他们进行二次传播。

  我之前有提到过,“社交电商是借助社交软件为工具、以人为中心,以社交为纽带,通过流量分发的形式如社群(微信群)、网红等,渗透到用户的生活里,让货通过“社交关系链”主动推到消费者的面前,让货去找人,从而击中消费者的购买欲,让成交变得更主动。”要击中消费者的购物欲,那精准定位目标群体肯定就是社交电商“种草”产品的关键。像小红书,就是通过精准定位传播群体——年轻女性,然后通过测评、科普等多种形式去传递产品信息,“种草”产品;像高露洁会结合科技产品的特性与品牌调性,选择具备足够专业知识的科普类视频博主大嘴博士,以科普+测评对比的形式,通过实验让消费者直观地看出产品在科技与效果方面的优势,以达到种草的目的。

  因此,剖析用户需求、结合品牌特性,精准定位目标群体实际上就是社交电商促进“种草”效果的窍门。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