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不起的微商,值得任何人学习

  很多人对微商坚持无法信任的态度,可是,除了朋友圈的分享让你反感之外也许你也说不清楚为什么会这么抵触。

  葫芦岛一高中家长汇:也许是心态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开放,没有用足够放开的心去接触和了解。

  2012年前后兴起,2015年被人唱衰,2017年还有很多中产在坚决抵触,2018年被资本市场包装成社交电商,目前仍然活着很好。是什么让微商在如战场的商场上有一席之地,他们的生存之道是什么?

你看不起的微商,值得任何人学习(图1)

  1年多年前,机缘巧合开始接触到微商的圈子,了解了他们中的一些人,整理分享给大家。希望帮助一些相关者更好的理解和参与进来。

  虽然社交电商的叫法更潮点,但是对国内商业生态来说,微商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历史词汇,文中还会坚持使用微商称呼。

  01、两位生活中的微商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接触微商,是去某中部城市开业务认识的。小鱼,85后的帅哥。接触中也了解到很多他的故事,有着极致高效的执行力,面目清秀、思维清晰、言辞犀利,喜欢折腾。

  作为leader,他对团队的职责划分的很清晰:市场、商家维护、运营策略支持、流程和团队支持,分工合作、彼此配合,管理水平超过很多大平台的职场人。兼职做的关于销售技巧的社群培训课程,很多理论和逼单技巧绝对是资深。

  每天在思考业务的发展和可能性,更新自己的认知边界。完全一个“高富帅”无界玩家。第一印象之下,颠覆了作者对微商”不入流”的认知。顺便用小鱼的朋友圈灌个鸡汤。

  后来,工作上跟萱萱有接触,一位美丽的85后微商小姐姐,不认输、不设置业务界限,看各种可能。虽然家境不错,可一次业务需要,仍然穿着顶着雨雪道汽车踩着泥巴,一起坚持到扶贫的农产品基地。

  实际上,这次路途的狼狈完全超出想象,但是一开始的目标就很清晰:深入到产地更深刻的体会其中的价值和乐趣,用心去感受自己销售的产品,可以更真实的把产品传达给客户,为更多的贫困人群带来收入。

  从聊天中你可以感受到一个生规划很明确的人的感染力的强大。个人的奋斗精神时刻在线,格局很大。目前组团队在全国范围做实体店赋能工作,是一个充满理想的折腾者。(2张照片,一张是农产品的生产地,一张是她们团队徒步途中。)

  分享身边的例子,是希望大家可以开放心态去了解他们,就像几十年前开放心态去理解义乌”敲糖帮”一样。

  他们是一帮自主创业者,没有在瞎搞。

  02、微商的折腾

  他们都是在探索创新,这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已经多年的商业形式,历久弥新,2018年又进入一票资本的名单上。理由很充分:微商为商品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销售渠道,创新和竞争力十足,其组织形式更具社会性,为交易带来了更多可能。

  见上图,可以把传统线下渠道、传统电商渠道、微商以及演化的微商平台型电商(某集、某手等)分别独立看。

  很明显,微商在商品流上做出了3点创新:给商品进行了至少一次的品牌再包装、给商品销售过程赋予了更多个性化和场景化营销、传播和交易的场从公用平台切换到个人社群(微商的整合平台更多是赋能,这里不展开)。

  这样的创新,带来了主要是4点变化:

  1.商品流转阻力降低,成本更低

  微商销售渠道中加入了人和人关系,让商品流离开了对商品本身100%全方位的依赖:降低了广告成本、人力、营销成本,降低了对厂家的过渡依赖,让商品的流通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微商团队成员来源较广,信息在同样的时间可以传播的更远。比如,品牌的区域抵抗问题,通过微商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品牌通过一个区域微商团队切入一个新区域的效率,要比通过传统经销商再转商超落地的效率高(信息传递、信任度、接受效率)。成本缩减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投入到其他方面,提升商品本身竞争力。

  2.营销和服务本地化,品牌传播更高效深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