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刻排队 爆满的新茶饮 到底有多挣钱?怎样能持续做出爆品?

  从*初两元一杯的粉末冲泡型饮品,到"茶底+鲜奶+水果"的近30元新式茶饮,奶茶在数十年间上演了大变脸。不惜排队半小时,甚至通过黄牛代购,拿到奶茶后第一时间晒图打卡成为年轻人追求的仪式感。

  近年来,喜茶以爆款产品和网红形象出现,已经逐步成为新茶饮的代表,后起之秀奈雪的茶、乐乐茶增加了烘焙产品,力求打造完整的生活方式场景,一点点、COCO、快乐柠檬以高性价比同样占据一席之地。天天排队、时刻爆满的新茶饮,到底有多挣钱?

  做酒屋"为拓展新的消费场景"

  开酒屋想拓展新的社交空间和场景,奈雪的女性顾客很多,茶+欧包可以满足她们白天的社交场景,那晚上她们会去什么地方呢?能否有这样一个小空间,挨着奈雪的茶,下班后她能和朋友们一起聊天喝酒?所以就有了奈雪酒屋。

爆品茶饮

  因为女生们在一起,永远有说不完的话,所以名字就叫bla bla bar。酒屋在产品设计上,特调的鸡尾酒是主打,除此之外,一般酒吧里的常规品类也都有。一开始产品确实更偏好女性群体,比如酒精含量较低、颜值很高的鸡尾酒,口感更适合女生。他们甚至还专门设计了一种"啤气茶",没有酒精,是茶饮加上气泡,口感有点像啤酒。

  但在深圳试营第一家店后,创始人发现,很多女生会带着男性朋友过来,酒屋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女性空间了。她说,后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和用户的反馈去扩展店面空间,包括酒的品类、小吃的品类。目前,国内有3家酒屋,因为是试水状态,所以面积都不大,都是五六十平。但深圳新店从6月1日试营业,每天晚上都排队,现在来看,大家对这种店的接受度挺高的。>>>>想了解更多餐饮美食资讯,点击咨询详情

  做咖啡、礼物店"为顾客提供更多元的产品和体验"

  做咖啡跟做酒吧有什么区别?咖啡对产品线能起到一个补充的作用。因为喝茶的人和喝咖啡的并不是两群人,喝茶的人也会喝咖啡,只是不同场景下的不同诉求。你提供这样的产品,顾客基于对品牌的信赖,她就会愿意试一试。

  不过在奈雪整个产品线里,咖啡不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但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品类。而酒屋和礼物店都是奈雪IP的衍生品,前者是拓展一种新的消费场景,后者是为了优化顾客体验。因为在奈雪门店,顾客等待的时间也挺长,有了礼物店,她就可以边玩儿边等,增加一些乐趣。

爆品茶饮

  礼物店规划都在400平左右,其中100平是专门的礼物区,顾客用积分玩娃娃机就可以赢得礼物——奈雪IP的衍生品,跨界合作的限量款,一个城市会开一到两家这种店型。所有礼物都是花钱买不到、只能用积分去赢的,也是回馈会员的一种方式。礼物店通常会投入更大的资源去做,还会结合当地的城市特色做空间或者产品,比如成都推出了火锅软欧包和麻将软欧包。

  不为自己设限"品牌*后是提供一种生活方式"

  作为一个新茶饮品牌,奈雪的一系列"跨界"举动,被一些评论者解读为品牌陷入红海焦虑的一种表现。说到底,这其实是品牌创新的问题。与其说因为焦虑才去做事,不如说这一切动作都是创新,品牌本来就需要不断创新才能保持竞争力。

  奈雪做的所有尝试,都是为给顾客创造新鲜感。在彭心看来,不仅王牌产品、守擂产品需要不断去巩固,在每一个新的节点,都需要用新元素去"刺激"。经营品牌也像经营夫妻关系,当爱情升华为亲情之后,保持新鲜感,是感情稳固的一种相处之道。品牌跟用户之间的沟通,其实也是一种情感的沟通。

  奈雪的主要客群从20岁到35岁,其实每个年龄阶段,喜欢的、想要的都不一样,品牌需要根据这种需求去做调整。"任何一个消费品品牌,初期提供的一定是产品,但走到后面,提供的一定是生活方式,只是每个品牌的理念和提倡的生活方式不一样。"

爆品茶饮

  对于奈雪来说,倡导的是美好和品质感的生活方式。所以,从产品、空间设计到各种周边、跨界,和顾客之间的互动,都会强化这种生活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说,品牌不用给自己设置边界,重要的是要保持和顾客的互动和沟通。

  未来哪些品类会做,哪些品类不去触碰?这些都不是假设出来的,而是尝试之后,看用户的反馈是什么样,一切根据和用户的互动结果去定。传统茶饮消费人群中女性消费者占大半,而新式茶饮的受众基础更大,男性消费比例扩大,年龄段也可以扩展到25岁以下,对于各茶饮品牌来说,分割消费人群也许是个机会。

  包括现在的咖啡、酒吧、礼物店,还有跨界产品和周边,都是一样的道理。从奈雪的经营逻辑中,我们也能看到,中国茶饮已进入成熟期,接下来的竞争将是品牌间的差异化、多元化、创新和升级如何变现与落地的战争。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