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发式增长的社交电商,企业如何抓住这股春风?

  说起社交电商,有些人可能一头雾水,但说起拼多多、蜜芽、小红书等APP,几乎每个人都了如指掌。

  新零售时代的来临,带动了社交电商的横空出世,社交网络的发达使得社交电商出道不久便呈现井喷式的发展,这个资本和企业都在追逐的“香饽饽”,究竟有何吸引力?

  社交开启新玩法,发展空间广阔

  社交电商,顾名思义,即是将社交和电商二者融为一体,它的本质是利用社交流量创造价值。以社交软件和社交渠道为纽带,通过人与人之间的链接来将产品与人直接联通,剔除中间的流程与环节,最终让社交成为流量聚集地,成为驱动电商发展的全新动力。

图片30.png

  (图片数据来源:QuestMobile)

  作为新兴行业,社交电商正处于高速发展期。以社交为窗口,利用微信等社交软件实现裂变式传播,能够以低成本获取高流量,这种“移动电商+社交媒介”的创新商业模式,让社交电商比传统电商具有更低的成本和更高的传播度。

  拼多多凭借低价产品+拼团购买的新颖模式迅速成为电商行业的一匹黑马,行业先驱云集虽风波不断,但实力仍在,上市的步伐越来越近。而拼多多的成功赴美上市,也让更多零售企业和主流传统电商看到了以拼多多为主的电商模式爆发带来的巨大红利。

  随着社交流量与电商平台交易的不断融合,社交电商逐步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随处可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消费理念和需求的改变、社交媒介的蓬勃发展、微信小程序的爆发等等,都是社交电商推向新的发展热潮和发展高度的重要因素。

  从拼多多到云集,从贝店到花生日记,社交电商都在以社交软件为纽带,吸引人们眼球,凝聚流量,链接人们与商品,从而达到市场的扩大。通过他们的成功可以看到,社交电商这种模式正在逐渐被大家推崇和接受。

  据《2018中国社交电商消费升级白皮书》预计,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2400万户,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根据商务部统计,2018年中国社交电商市场规模达到11397.78亿元,较2017年增长66.73%。2020年预计中国网络零售市场规模为9.6万亿,报告预估社交电商市场规模将达3万亿,占到网络零售交易规模的的31.3%。

  据数据统计显示:2017年我国社交电商用户规模达到2.23万人,同比增长46.7%;据预测,2018年我国社交电商用户规模将达到3.1万人,而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用户规模将近6万人。

图片31.png

  2015-2020年中国社交电商用户规模走势(图片来源:中国产业信息网)

  社交电商的发展速度之迅猛,创新之活跃,应用之广泛,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消费生活,也给电商领域带来了新的营销发展模式,在发展的背后,新的挑战与机遇也将伴随而来。

  社交蛋糕虽甜,吃法还需斟酌

  社交电商的悄然崛起,不仅是对商业环境的冲击,于企业而言,是机遇也是挑战。

  相比于传统电商,社交电商在流量、运营、渠道、用户及获客成本等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社交电商所特有的去中心化,能够极大地降低企业的运营成本。据数据显示,相对于传统电商,社交电商能够节省80.89%的固定成本,缓解73%的库存压力,减少63%的推广费用,同时能提升48%的销售周期以及提高48%的销售利润。

  社交电商与传统电商传统最大的差别在于,传统电商以“货”为中心,社交电商是以“人”为中心。社交电商以粉丝用户为核心进行扩展,通过流量的运营带动产品销售,塑造品牌口碑。但无论是传统电商还是社交电商,产品都是运营的最终目的,有好的产品才能进入销售环节,从而实现变现。

  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属性和巨大的商机,备受企业和资本的青睐。面对社交电商开启的市场机会,企业们都摩拳擦掌,意欲占据一席之地,传统电商企业和零售企业如阿里、京东、国美、小米纷纷开启社交电商玩法,蜜芽、洋码头、唯品会、每日优鲜等大批电商平台也纷纷布局社交电商。对于企业而言,成为新的流量入口的社交电商,这块庞大的市场蛋糕企业能不能吃?应该怎么吃?

  首先是社交,社交电商之所以能脱颖而出,是因为它打破了传统电商无法突破的瓶颈。社交电商借助社交媒介渠道,吸引用户进驻获取流量,利用分享、关注等互动来促成商品的交易,通过内容激发用户兴趣,提升粘性和关注度。用户更加注重个性化服务,更愿意为服务而买单,这就要求企业在产品方面下功夫。做好产品把控,提高差异化,才能吸引眼球。

  其次是电商渠道,社交电商对供应链建设和物流的要求逐渐提高,渠道建设跟不上社交扩张的速度,就会导致断层。如何去提高产品品质,优化产业链和用户体验,满足用户需求是企业应该思考的命题。

  社交电商是有着广阔的前景的,虽然都说社交电商的四大核心是IP+场景+内容+社群,但是以产品为主导的平台,最终是“商品属性”越来越重要。重视用户体验,加强渠道供应链的建设,给用户带来价值才是出路。

  社交电商不仅考验企业的“硬件条件”,更考验企业的运营思路。从社交电商的运营方式我们可以看到,社交电商更注重的是“体验为王”,以用户为核心。如供应链物流配送等硬件设施固然很重要,但用户才是社交电商发展的动力,企业在尝试的过程中,将流量思维和用户思维相互结合起来,才可能成为趋势下的佼佼者。

  频踩传销红线,热度与质疑并存

  社交电商爆发式的增长随之而来的是频繁的丑闻和乱象,由于野蛮生长、层级不清,导致业内良莠不齐,许多平台品牌借助电商的外皮,行网络传销之实,借此忽悠用户发展下线,赚取暴利。让这个为疲乏无力的市场带来生气的商业模式频频遭到了涉嫌传销的争议与质疑。

  2019年4月25日,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了《2018-2019中国电子商务法律报告》。《报告》统计发布了“2018-2019年十大电子商务法律关键词”。其中电子商务法、社交电商传销等关键词入选。

  2017年5月,杭州滨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云集下发了行政处罚决定书,并指出云集招募店主的过程中涉嫌传销行为,因而下达958万的行政处罚。随后,其公众平台订阅号和服务号也被微信平台永久封号。

  2019年3月16日,社交电商平台花生日记因涉嫌传销(直销)违法行为,被广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在14日责令处罚150万元,没收违法所得7306.58万元。

  前有云集,后有花生日记,两起社交电商平台皆因涉嫌传销被罚重金,这无疑是给这个年轻的行业敲响了警钟。

  商品品质和消费者体验是用户最关注的方面,社交电商灵活的消费模式为消费者提供了多元化的选择,然而也因为其虚拟的消费模式,容易导致假货多、品控难等问题,极大可能成为社交电商平台发展的绊脚石。

  社交电商最大的绊脚石,来自于行业缺乏监管。监管的手段跟不上爆发式的增长,监管的制度不完善,模糊了社交电商与传销的概念。电子商务市场监管体制存在着监管漏洞与盲区,这些漏洞和盲区一不小心就会让传销害虫钻了空子,成为它们的“藏身之处”,让人无法辨识,防不胜防,进一步拖累了社交电商的发展脚步。

  百废待兴亟待规范,或将洗牌迎来春天

  作为新兴的商业形态,社交电商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首先,监管部门要强化创新监管手段,消除监管盲区,提升公信力;其次,企业要做到合法守信,公开透明,加强规范意识,实施自我净化才能走的更远。

  2015年11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网络市场监管的意见》,明确将社交电商纳入到监管范围内。而随着该模式越来越被认可,国家对其的政策态度也由限制转为重视与支持。

  2016年12月出台的《电子商务“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正式提出鼓励社交电商,支持健康发展。政策的利好为社交电商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社交电商健康发展提供了进一步的保障。

  2019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成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要求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市场主体登记和履行纳税义务,并明确了经营者的一系列责任和义务,以保护消费者权益及个人信息、保障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等。电商法的落地填补了行业空白,也为解决电商发展的痛点提供了路径。

  社交电商在未来还有更多可能性,以社交赋能电商的模式是电商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法律法规的完善,监管手段的强化,能帮助社交电商企业更加规范的经营,引领电商可持续发展,回归理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炽手可热的蛋糕固然令人心动,但是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操之过急很容易在路上迷失自我,我们在布局的同时要找对方法,顺势而为,才能实现弯道超车。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