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经济范畴内的社群商业模式分析

  社群加上商业模式,才能实现从社群到社群经济的演化。社群商业模式是商业社群组织通过社群链接用户,用户深度参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分配,并最终获取社群组织与用户双向价值共赢的业务经营体系。

图1.jpg

  「态度营销分享」社群变现的钥匙--社群商业模式模型

  我们之前曾经讨论过社群的本质,社群是具有共同价值观的情感与利益共同体。

  同时,社群与社群经济是不同的概念,在社群中人们可以有商务往来,也可以没有商务往来。

  社群加上商业模式,才能实现从社群到社群经济的演化。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社群经济范畴内的社群商业模式。

图2.jpg

  社群商业模式定义

  关于商业模式的研究持续到现在,学界至今也没有形成概念上的统一界定。

  商业模式可以理解为一组业务活动所构成的体系。

  波特称之为经营模式,即用一组经营活动系统的表达企业的使命,有效的满足顾客的需求。

  经济学把构建业务模式称为“资源配置方式”。

  基于价值创造的概念,这里将商业模式定义为:商业组织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并最终获取价值的业务经营体系。

  沿着价值创造的逻辑,社群商业模式可以被定义为:商业社群组织通过社群链接用户,用户深度参与价值创造、价值传递以及价值分配,并最终获取社群组织与用户双向价值共赢的业务经营体系。

图3.jpg

  社群商业模式相关概念勘误

  应当把社群商业模式与社群运营、社群营销分开,正如我们不会把公司的商业模式与营销、运营等同起来一样。

  而“社群模式”似乎并不是一个明确的概念,需要进一步定义。

  商业模式是用来描述公司整体业务经营逻辑的,营销与运营均是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而不能等同于商业模式。

  如果做进一步的细分,我们会发现社群运营更多的是在传递价值,而社群营销更多的用在变现价值。

图4.jpg

  社群培育与企业发展的次序

  财经作家吴晓波说,相对于商业模式,一个有价值的社群形成更重要,拥有好价值观的社群形成以后,商业模式自然就会实现。

  从某种程度上说是这样的,当你像腾讯一样手握十亿用户的时候,嫁接任何商业模式都能轻松赚钱,而且是“躺赚“。

  但现实压力中的你我,能否坚持活到“拥有好价值观的社群形成”的时候呢?这是要画一个大大的问号的。

  是先有社群的壮大企业才能发展,还是先有企业的发展才有壮大的社群?这很像一个哲学追问: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另外,是否形成了社群,就一定会实现商业上的成功呢?恐怕未必,这不是一个必然结果。

  从现实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建议,要让社群的培育和企业的发展同步起来,在社群中逐步深化与用户的关系升级客户体系,同时,也要让产品同步升级以匹配客户角色和关系的变化。

  这样,在客户关系升级和产品迭代递进的交替上升中,逐步发育企业的能力,让企业伴随用户同步发展,并形成良性循环,从而既解决眼前的生存问题,又能走出未来的大模样。

图5.jpg

  社群商业模式模型

  商业模式画布是一套通过系统化的分析流程和设计步骤来设计商业模式的科学方法和工具。

  商业模式画布将商业模式中的核心要素提炼为九大要素,它们分别是:价值主张VP、客服细分CS、核心资源KR、关键业务KA、渠道通路CH、客户关系CR、合作伙伴KP、成本结构CS、收入来源RS。

  同时,这九大要素之间不是割裂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

  要找到社群变现的规律和逻辑,我们同样需要一个系统化、结构化的社群商业模式模型。

图6.jpg

  态度营销社群商业模式模型

  社群商业模式包含九大要素,分别是:

  一、价值主张:价值观、品牌塑造、IP打造;

  二、客户升级体系:目标用户运营、粉丝运营、会员运营、合伙人运营;

  三、互动机制:互动参与机制、情感激励机制、利益激励机制、自组织与自驱动。

  四、社群载体:目标用户被吸引之后,在哪里沉淀和互动。主要是微信与微信群。

  五、收入来源:吸粉产品收入、会员产品收入、合伙人产品收入、合伙人分销裂变收入等。

  六、运营团队:将运营团队搭建在微信矩阵之上,运营服务化。

  七、IT系统:微信个人号矩阵、群控系统、会员系统、分销系统等。

  八、产品递进体系:吸粉内容、超高性价比信任产品、高客单利润产品、合伙人裂变产品。

  九、成本结构:内容生产成本、产品研发生产、运营成本、IT技术投入等。

  社群商业模式最大特征在于,自组织、自运转、自循环。

  社群商业模式的要害在于,通过设计客户关系升级与产品体系递进同步阶梯式上升路径,通过成交来改变和升级用户的关系与身份,不断提高客户的复购率和转介绍率,最大化的开发客户的终身消费价值和社交资源价值。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