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电商成新风口,怎么抓住这市场的红利

  随着互联网科技的发展,社交电商俨然已成为最火热的话题。社交电商推荐信息内容化、流量场景碎片化、推广渠道媒体化、用户管理大数据化,在渠道深度、品类广度和流通速度上相比传统电商都具有独特的优势。依托社交关系发展的社交电商,提升了消费者对线上购物场景的信任度。

  互联网的世界里总是不会风平浪静,互联网风口来临前夕,总会带起风吹草动。而就在过去的四月里,这个动静就是挺大的,就不时有社交电商平台融资、IPO的消息频频传出:先是拼多多完成了30亿美金的新一轮融资;再是有赞正式完成在香港的借壳上市;接着是饱受争议的云集微店又获得1.2亿美元B轮融资。

社交电商成新风口,怎么抓住这市场的红利(图1)

  本身就有社交基因的腾讯,可是一直对社交电商不死心呢,硬是要啃下这块骨头,在过去的发展历程里,腾讯试水了不少领域,甚至启动了“流量+资本”的开放合作模式,但最终的发展还是不了了之。

  实际证明,电商与社交的融合正已经趋于成熟。一方面,在微信的生态体系里,拼多多是以低价商品做拼团的形式,切中了传统的非网购型用户;另一方面,云集又是以中心化品质供应链,让店主进行口碑传播式的销售,激发了网购用户的隐性消费需求。

  这也是社交电商的风口所在:在过去,是以阿里为代表的品牌型为流量主导,商家通过一个平台打造出自己的流量中心来销售产品,依靠用户产生的特定需求,才主动搜索找到商家的产品,才会实现购买。

  但现在社交流量更能主动激发用户的隐形需求,激起客户的购买欲望,甚至能通过社交了解到用户在某些场景的特殊需求,从而去激发用户的非主动型消费,也就是没有想过但也会去买,也就是有时候的无脑消费,买完就后悔的那种。

  社交电商通过裂变的方式快速传播,以极低的流量成本带动了其用户的增长,但是我们不禁要想,既然社交流量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和好处,为什么社交电商直到现在才迎来风口呢?其实在早期涉水社交电商的企业着实已经不少,例如2014年的微店,当时腾讯为了抑制阿里的发展,也曾投入巨额资金扶持了微店的运作。

  遗憾的是,在初期微店实现快速的增长之后,便开始快速停滞,甚至有倒退的发展趋势,以至于现在一蹶不振。而过去的很多社交电商平台像蘑菇街,美丽说现也只能拥有部分忠实粉而已。

  当时业界普遍只是把社交电商看成是一种引流方式而已,觉得其无法做到体量化的突破,只不过是为了通过社交来提高产品曝光率,而没有真正实现社交电商化。其次,社交电商兴起早期还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初期,电商的整个供应链环节以及社交媒体技术还不是很完善。

  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自然更倾向于购买选择知名度较高、人群集中的有着品牌实力的平台,就像淘宝、京东,苏宁等。

  当然,更重要的原因是,当下整个电商的消费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电商大平台的流量红利正在逐步消失,各大平台的用户增长和品类增长都到了一个瓶颈期,甚至有些开始出现了负增长趋势。

  这就迫使商家必须去探索更精准的引流方式,主动去挖掘消费者更多的隐形需求。而逐渐成熟的社交电商模式,从以卖方为中心转移到了以买方为中心,这正好为商家提供了另一种发展的可能。

  另外,社交电商更注重用户、产品、内容,这点非常适合如今用户的购物习惯。

  如今社交电商的前景究竟有多好呢?分享一个数据给大家看:在《2018中国社交电商消费升级白皮书》中就指出,预估到2020年,我国社交电商商户规模将达2400万,总体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元。

  这也就是说,即便是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巨头存在的情况下,社交流量红利依旧能促使中国市场产生下一个新的巨头。那么,面对这个万亿市场,中小企业又如何从中分一杯羹?可以从两个方向进行突破。

  第一,调整营销方向,开始加大布局社交市场的力度。

  很多企业过去的品牌营销多是自主自发、自上而下的传播。但是在唯品会和艾瑞咨询联合发布的研究报告中,就明确指出新一代的95后消费群体,这是一个新生的消费群体,有着极强的社交属性,更热衷于“种草式”的点对点传播,消费决策更容易受其他群体领袖意见的影响。

  也就是说,新一代消费群体购物习惯,在不断深刻地改变着企业以及品牌营销的方式,从自上而下向自下而上的转变。

  第二,从现有社交电商各大玩法,探索最适合自家企业的社交电商模式。

  就目前而言,有六种主要模式:

  第一,以云集、环球捕手、贝店等为代表的B2B2C类平台分销模式;

  第二,以拼多多、淘宝特价版、京东拼购等为代表的平台“拼团”模式;

  第三,以小红书、美丽说、蘑菇街等为代表的“平台+达人分享“模式;

  第四,以有赞、点点客、微盟等为代表的服务商类工具模式;

  第五,以什么值得买为代表的内容导购类平台模式;

  第六,也就是传统微商代理模式。

  当我们了解社交电商,尝到了社交流量的甜头,才会更加明白,未来无论是自给自足的社交电商,还是“社交+平台”模式,彼此之间的竞争其实不一定是同品类之类的竞争,而是同一个社交链之间的竞争。

  拥有社交链,用户自然会围着你转,这就促使你要在产品、服务上更全面地满足用户。无门槛的社交时代,每一个企业都触手可及无数个隐藏着消费需求的场景,而机会属于能嗅到社交电商机遇的先行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