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大白兔出香水了?4招教你玩转跨界营销!

  娱乐圈儿有"跨界歌王",餐饮界有"跨界爱情",艺人们收获了跨界的第二波粉丝,而餐饮界的"跨界"则在收获第二波粉丝后,同时收获了第三波CP粉!一次成功的跨界营销,不仅能够实现双方品牌曝光与知名度的提升,粉丝人群的精准互补,同时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质个性化的产品体验,真正达到用户体验与品牌营销的双赢,得到的效果比普通的""打广告"效果要好得多,就像*近的"大白兔香水"、"大白兔冰淇淋"到"大白兔奶茶",轰炸式的跨界营销手段成功地引起了大众的注意!今天九妹用4招教你玩转跨界营销!

  1)奥利奥&北京故宫

  还记得奥利奥搭建的"临冬城"吗?随着《权利的**》完结,奥利奥再次放出大招,用10600块饼干建了个"能吃的故宫"。奥利奥携手故宫,推出了"故宫食品联名御点"系列。

  新奇的口味外加独特设计的包装十分的吸引眼球,将西方美食与东方温和巧妙结合,打破故宫的"距离感"标签,给人的印象更加生动可爱。

  奥利奥在此次营销中,成功借助了故宫IP的流量体质,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并且向他们传递出奥利奥好吃更好玩的理念。

惊!大白兔出香水了?4招教你玩转跨界营销!(图1)

  2)旺仔&奈雪的茶

  *近几年,旺仔一直在业绩下滑的漩涡里徘徊,一度陷入"中年危机"局面。旺仔正在尝试尝试打开新思路,选择更多靠近年轻消费者的营销套路。这次,旺仔和奈雪共同推出了「旺仔宝藏茶」和「旺仔QQ芝士杯」的两款联名产品。

  3)可口可乐&安踏

  可口可乐联合安踏卖鞋。设计灵感来自于零卡的纤维+可乐,经典的红白撞色搭配,简洁大方又富含活力,与安踏氢跑鞋的极致轻量巧妙结合,彰显天生登对,共同倡导"轻盈、无负担"的生活方式,在炎炎夏日里,把可口可乐穿在脚下,会不会感受到一股消暑的冰凉感呢?

  还有经典的霸气款和凉鞋款式,上脚颜值极高。可口可乐俨然已不是单纯的食品饮料公司,更像是一个引领潮流的时尚IP品牌。

惊!大白兔出香水了?4招教你玩转跨界营销!(图2)

  4)必胜客&QQ音乐

  必胜客和QQ音乐两个八竿子打不着的企业竟然出现了合作。把美食和音乐两种元素结合在一起,做了一场跨界营销。这次合作,成功实现了双向流量共享。

  线上,让顾客在天猫店购买圣诞套餐,并赠送QQ音乐定制版;线下,使用QQ音乐扫图功能扫描必胜客二维码,既可以收听QQ音乐提供的圣诞歌,还能与陈伟霆的虚拟人像进行"亲密互动"。这次活动不仅留住了老顾客流量,更在此基础上吸引了大多路人流量。

  那么跨界营销到底该怎么玩?

  1)精准洞察,贴近品牌内核

  跨界营销,做好精准洞察是关键。跨领域合作,首先要寻找领域外的合作伙伴。

  虽是跨领域的合作,但也要寻找到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比如说两个领域品牌必须面对的是相似或者相同的消费群体,针对此消费群体来分析他们的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才能做出*准确有效的营销策略。

  只有找准跨界双方的内在联系,才不会破坏其中一方的固有价值。经此发挥想象力打造出来的跨界产品,才能对消费者心智产生强化印象。

惊!大白兔出香水了?4招教你玩转跨界营销!(图3)

  2) 形成反差,引爆话题流量

  跨界营销的目的,制造话题度,以此来提升大众对于品牌的认知度。

  因此,跨界营销需要寻找领域跨度较大的两个及以上的品牌,利用品牌之间的的化学反应来制造话题。

  但是反差也是要在品牌间有共性的基础上建立的。越是反差越大的品牌进行跨界,越是能够引起大众的关注,该跨界产品的话题度便会越高。

  跨领域的合作跨界营销的目的就要引起消费者的关注,毕竟消费者的本质是遗忘,所以品牌方们通过用跨界营销来博得关注度是一种有效的营销方式。

  3) 瞄准时机,迅速抢占风口

  跨界营销要选择在特定的时机,才能有倍数效果。

  比如*近的大白兔香水事件,发布期间在5月23日,处于520刚过,马上就要到六一儿童节期间。对以糖果为核心产品的大白兔来说,尽管如今很多成年用户也有需求,但核心用户群还是针对青少年儿童,那么在六一儿童节前发布跨界营销,对主体业务的辐射就*为合适。

  又比如去年2月泸州老窖发布的香水,去年2月期间正是春节时期,以我们中国国情来说,春节正是酒水类产品的高销期,是酒水的旺季,也是*能发挥跨界营销价值的时期。

惊!大白兔出香水了?4招教你玩转跨界营销!(图4)

  4)花式营销,以创意驱动流量

  在寻找到彼此内在联结且反差大的行业外合作伙伴之后,瞄准时机后便是营销的开始。既然是跨界营销了,当然是以创意、跨界为噱头。

  要想引起关注度和话题度,关键就是要创新,这是跨界产品*直观的表现。

  借此来创造可能的机会,建立起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结合跨界品牌的特性来打造内容,更精准有效地深入消费者。

  跨界营销并不是随意组合、随便拼凑就可以成功的,合作方的性质、关联程度、可延伸的优势才是关键。也就是说,跨界并不是简单的1+1=2,而是要做出1+1>2的效果,这需要找到消费者中间的需求点,也需要在前期策划和品牌故事多下些功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