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病得可不轻,微信可有良药?

  作为媒体领域的一介码农,我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码代码。

  我码的代码,运行在一个叫SKYDOG的系统里。

  每天会有成千上万的自媒体信息从SKYDOG流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流入的是各色信息,流出的是,用我们的行话说,标注数据。

  所以,自媒体的病状,在这里一览无余。

  我们不妨在搜狗微信,搜索一下“搜一搜,看一看”,找到约4,108条结果,下图是已经翻到第100页的搜索结果。

  标题党,抄袭?自媒体行业病得可不轻,远不止于此...

  在谈自媒体病状之前,先看看两家互联网平台的巨头,最近在自媒体领域都有哪些动作。

  阿里:

  3月22日,阿里文娱旗下的 UC 宣布推出主打头部作者的“名家”专栏,采用签约制,主打严肃阅读和价值内容。

  3月31日,阿里在短视频战略暨新土豆发布会上,宣布土豆转型短视频平台,并发布“大鱼号”。原“W+”量子计划升级为“大鱼计划”,预计总投入20亿现金。

  4月22日,阿里文学召开了首届作者年会,在年度颁奖环节中,为54名签约作者颁发了大奖。

  微信:

  5月11日,微信公众账号推送其他帐号的原创声明文章,未获授权的情况下,将变成分享样式,跳转到原创文章页面。

  5月17日,微信新增“微信实验室”功能:“搜一搜”和“看一看”。

  5月20日,原创保护再出新招!可主动分享原创声明文章。(5月11日加强版)

  两家的动作,毫无疑问,阿里动作大,出手阔绰,尤其对头部作者尽显讨好谄媚之态。但这些举措不过是前辈秒拍、今日头条们的翻版。

  相比而言,微信动作小,分文不花,却为自媒体的病状,也许是开出了一剂良药(效果咋样,拭目以待)。

  自媒体时代,有三条病状,一直是悬而未决:

  盗版侵权猖獗

  优质长尾创作者得不到扶持

  如何恪守媒体人的职责

  盗版侵权

  如何杜绝盗版侵权,是目前抄袭党盛行的自媒体时代,最为揪心的一个话题。

  数据显示,2016年针对自媒体的侵权案例高达350万件。流水抄袭、洗稿侵权的现象可见一斑。

  数据摘自:《人民日报》(2017年05月18日 14 版)

  图文领域,抄袭、洗稿大行其道,互联网上甚至出现了许多“秒”出“伪原创”文章的工具(参考下图)。

  视频领域也未能幸免,早已成了“搬运工”、“剪刀手”盛行的重灾区。

  各种剪辑手段层出不穷,掐头去尾,掩盖出处。

  前段时间,热播剧《人民的名义》的盗版片源也在网络上大肆传播。

  知识付费领域,盗版也是如影随形。花35元买1700G的付费课程,类似事件已在互联网上频频出现。

  针对网络文学、音乐、视频等领域,国家版权局已连续开展了12年“剑网行动”,简单粗暴的侵权行为已有所收敛。

  但侵权形式目前日益多变化、隐蔽化。跨APP、深链,洗稿、剪辑等侵权行为依然严重,其侵权的界定、取证、维权也是困难重重。

  内容产业的繁荣,离不开完善的版权保护体系,还需要各界、各大平台多加努力。

  微信迭出的版权保护措施,推送原创自动变分享,算得上是一剂良药。

  长尾创作者

  自媒体领域,马太效应、二八法则普遍存在。

  除了金字塔塔尖的头部网红以外,还存在着更多的长尾内容创作者。

  他们有些恪守工匠精神,在一个非常细分的垂直领域精耕细作,如条漫、写意诗的创作,给人以创意,以心灵的洗涤。

  有些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分享一些自己有价值、有内涵的人生体悟,给人以启发,以思考,顺带升级一下对世界的认知。

  他们靠着一根笔杆子或是一把键盘,源源不断的创作有价值的内容。

  但他们不会追随舆论热点,不懂如何高效的分发和社群维护,不会刷阅读点赞数,更不懂MCN。

  所以,他们没流量。

  如何破局?

  外界标榜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精准推荐、算法... 还有阅读数、点赞数、评论、顶踩、收藏...

  在这里,都失效了。

  技术的审美,和我们人类,还不在一个频道上。如今的技术,只会在放大马太效应的路上越走越远。

  老道的编辑、有见地的好友,才能甄别出这类高价值的内容。

  微信的原创分享,正好直击这个痛点,让优质的长尾内容,能够传达到更多的人群。

  另外,如今的自媒体时代,孤立的内容创作者,确实孤掌难鸣。

  网易传媒副总编杨彬彬认为,基于共同价值认知、利益关系、生态共建的合伙人媒体时代已经来临。

  信息来源:网易

  对于优质的长尾创作者,合伙人媒体,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思路。可以相互结成同盟,为读者提供更稳定持久的优质内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