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陷入迷茫:休假、关店、转行

  新的一年刚过去一周,朋友圈里的微商群体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迷茫。

  2019年1月1日,《电子商务法》正式实施。一周以来,微商、代购、电商卖家和电商企业纷纷在这部新法中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其中,受影响最大的群体,要属曾经游走于“灰色地带”的微商。

微商陷入迷茫:休假、关店、转行(图1)

  有的微商在朋友圈宣布“停更休假”,有的微商为了规避监管只用语音交易、用手绘漫画代替产品照片,有的微商拒绝微信转账只接受支付宝付款,还有微商决定“洗白”开始着手办理工商登记,还有的转战更加成熟的电商平台开始新的事业。更多的微商,在面临已经到来的经营合规风险,陷入迷茫。

  对此,有专家表示,微商为规避监管采用的所谓技术手段,其实是“自作聪明”的做法,终究逃不过监管。《电子商务法》是一部电商产业促进法,因此微商必须承担相应的经营责任,依法进行工商登记接受监管,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良性发展。

  微商“花式”规避风险 律师:自作聪明

  电商法对一向名声不佳的微商群体影响最大。电商法的实施,有望将售假、不讲信用的微商淘汰出局。

  为了规避风险,不少微商在微信群里发布语音信息,或者以图画和非中文说明的方式在朋友圈营销。有的微商将原先的商品照片,转化成了手绘图案,俨然涂鸦大赛作品展。中文广告语也转换成了拼音甚至外语,还引发了一批“神文案”出炉,令人捧腹。

  为逃避监管,微商推出了所谓的“规避风险教程”,比如:回答顾客咨询时尽量发语音,打商品名称时尽量写拼音等。

  北京盈科杭州律师事务所方超强律师表示,商品信息转图片的方式的实质,是规避监管的技术手段而已。这样的行为,其网络销售的本质没有改变,身份也没有改变,所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没有改变。以现有的网络技术手段,分分钟可以绕开这种人为的“小障碍”。所以,这样“自作聪明”的做法,无法躲避监管。

  或休假、或“洗白”转到其他电商平台

  电商法明确将微商纳入了电商经营者的范畴,这意味着微商等网络销售主体,也将办理市场主体登记,依法履行纳税义务。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律师认为,从税收角度来说,每个人的工作、消费都需要缴纳税款,微商也不能例外。

  更重要的是,对于微商的监管,电商法来得正是时候。无论如何,微商、代购都不应该是法外之地。

  “一旦登记注册,谁都不敢胡来,因为出了问题有证可查,所以说电商平台规范管理越来越正规是大势所趋。”在朋友圈卖化妆品的微商张女士说,有些同行认为现在微商不好做了,有人已经开始考虑转行。

  电商法实施以来的一周,更多微商处于观望的阶段,选择停业休息。为应对新法,有的微商在朋友圈发布了“停更通知”。

  有一些从事海外代购的微商。从去年8月开始已经积极囤货。从去年12月起,不再上新。

  记者在一个聚集200多名微商的微信群里看到,他们最近正在抱怨朋友圈带来的流量红利正在消失,监管环境趋严,交易成本也在加大……他们中不少人打算转战淘宝、京东、小红书等正规的电商平台,加入“正规军”。

  在电商产业观察者看来,微商按照以往的生存方式风险太大,与其单打独斗未来很有可能他们会择良木而栖,未来规范化、品牌化是大势所趋。成熟稳定、营商便利性更有影响力平台发展前景更好的平台很有可能会吸引到更多小商家入住。

  微商面临合法合规新要求 将迎来大浪淘沙

  微商“恐慌”的背后,主要有三点原因:不愿办理工商登记、逃避缴纳税款、逃避监管。电商法对微商的全面合法合规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良莠不齐的微商市场,将迎来大浪淘沙的过程。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