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都在朋友圈开始推送广告了,老板你们看到了什么?

  一夜之间,各种围观者开始出现。有人嘲讽微信朋友圈广告的概率货源于大数据分析,比如分析用户朋友圈的语言特点,朋友圈的图片内容。识别和分类如下。年收入100多万强,收到宝妈广告;如果买不起iPhone6却买得起小米,会收到微i微o的广告;连小米甚至红米都买不起,还收到了可口可乐的广告。基于这种猜测,很多收到可口可乐广告的用户被嘲讽为“屌丝”,而收到宝妈广告的用户则自称“土豪”,甚至一些收到广告的用户会截图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不经意间形成了品牌广告的第二次传播。

  看了又逗,我们中微商老板都从中学到了什么?惠哥认为,老板们需要学习和注意以下两点:

  1.注意用户体验

  微信一直很注重用户体验,不会因为收广告钱而让客户不舒服。所以对于不想看广告的用户,只要点击朋友圈推广信息上的“我不感兴趣”按钮,广告就会消失。

  长期以来,新浪微博的信息流广告一直被大家吐槽,这与它的刚性推广不无关系。后来新浪微博推出了用户可以购买的粉丝头条,微博将在24小时内出现在所有粉丝微博的顶端。舆论反映用户体验不是很好,大部分反馈都是吐槽。“微博首页”、“接近顶部的位置”、“头条位置”,不难看出新浪微博一直在试图以最醒目的方式向目标消费者呈现广告信息。但这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信息流广告的核心,即当广告内容无意识地呈现给用户时,不可避免地会让用户产生反感。相比之下,微信朋友圈的广告并不是“拔头筹”,而是随信息流随机排列。同时,微信每48小时向单个用户推送一条广告,让客户不会感到不适,照顾体验。

  这些细节值得中微商学习,企业需要盈利,走商业路线是可以理解的。重要的是如何掌握业务和用户体验之间的平衡,让用户感到舒适很重要。惠哥认为,这也说明商业化和用户体验并不冲突,可以兼得。

  2.加入市场营销

  “乐趣”因素触发用户参与和交流

  微信朋友圈推出广告后,围绕微信广告的争议因其巧妙的投放手法,变成了“身份调侃”的狂欢。大多数人对广告并不反感,而是关注自己收到的是哪个品牌的广告,以此来判断自己是土豪还是屌丝。

  老板们需要学习的是如何给营销增加“乐趣”,如何和用户玩,甚至帮助传播。

  关于以上两点,想问问各位大佬,新年伊始,你们是如何关注自己的商业环境中的用户体验的?增加了哪些「好玩」的因素?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