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生意 引流加人不是靠埋头苦干就能做好的

  很多人做微商,纯粹是因为看到别人赚钱,或者是因为盲目跟风。他们从不考虑一些问题。我该卖什么?怎么卖?怎么才能找到客户?卖一个能赚多少?网上有多少人需要这个东西?这些问题从来没有考虑过,分析过,完全听别人的。你没有思考和分析,你没有学习。为什么觉得自己能赚钱?你能全力以赴做好吗?那是不可能的。下面说几个盈利案例,希望对我们有所启发。

  第一次投资,纠正投资不等于投钱

  第二融资:赚钱有两种方式:用自己的钱赚钱和用别人的钱赚钱。你选哪个?

  第三利润: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盈利方式。我们在三天内找到了一个符合时势的新的盈利方式。

  十五年前,在暴利时代,有人想出了解决办法。当时买电器,上游是家电厂商,下游是商场、家电卖场。店铺靠赚取中间产品差价。

  让我们回到15年前,回顾一下这个场景:

  有一个人叫黄光裕,也是开家电商店的。一天晚上,黄老板皱着眉头。他老婆喊:“老黄,睡觉去!”黄八说:“你先睡吧!”继续拉紧。

  过了一会儿,他老婆又喊了一声:“老黄,睡觉去!”黄八又说:“你先睡吧!”他老婆问:“怎么回事?说说吧!”黄八说:“你们这些女人不懂商业!”他老婆不服气:“你懂就先说?”于是黄老板说:“亲爱的,你知道,我一直以我的能力在家电行业做得很好。但是上个月,我们店旁边开了一家类似的店。和我处处相反,我们彩电卖5000,隔壁老王卖4500,我卖4500,他卖4300。结果顾客都去他家了。”他老婆说:“那你就卖4000块吧!”黄八说:“听着,我告诉过你女人不懂!卖四千,就没钱赚了。”

  “为什么?”

  “因为我们的购买价格是4000。”

  “你卖4000,客户买谁?”“当然是我的房子。别说隔壁老王。同行业的客户都回来我店里买。他们都将被我杀死。客户都来你家了,你购买量大。厂家的付款期限可以推迟多久?”“同行都走了,我是最大的买家。由我决定多久!”"这次你账户上的钱可以用来赚钱吗?"他妻子叫珍妮弗,在银行工作。黄光裕听了,道:“好!老婆,照做就是了。”詹妮弗说:“嗯,睡吧!”

  之后,黄旗下的国美电器成为中国最大的家电连锁店,拿着账户上的钱投资房地产。黄光裕成为中国首富,账户里钱太多就炒股,因为资金量太大,影响股市。所以最后怀疑他操纵股价,他就进去了。黄老板虽然进去了,但他的商业思维今天仍然值得学习。

  所以传统模式靠赚产品差价,黄光裕靠买家电产生现金流,传统模式店注定被他吃掉。比如永乐电器。

  与此同时,还有一个叫王石的老板。其他房地产商投资3亿,两年卖了10亿,盈利7亿,而万科提出所有房子的利润率都要在20%以内,于是万科成为全国最大的专业房屋开发企业。王石在暴力时代提出微利管理,是多么有先见之明。

  所以改革开放以来企业经历了这三次:暴利时代、微利时代、无利时代。所以我们今天要思考的是:企业没有利润怎么赚钱?

  很多人看不懂互联网公司。比如滴滴打车。如果有1万辆出租车,先买1万辆车,每辆50万,也就是50亿,然后再雇2万个司机日夜班。这2万司机也要安排福利和假期。一周休息四天,车停不下来,还要加5000司机。一线员工2.5万人。根据管理,一个人只能直接管理6个人,2.5万人需要400多人的管理团队。然后发现有些司机不努力,思维有问题。开早会,打鸡血,定目标,开夜会,做总结,分享。一万多辆车在路上跑,司机不小心出了车祸,也不管老板电话半夜响。

  如果是新公司呢?这一万辆车都是司机自己买,自己保养,出租车公司标注,月底给出租车公司交钱。这不是很像我们的特许经营模式吗?

  这还不够。未来公司将开发一款APP,连接所有乘客和司机,充分分配资源。比如今天早上,我跟滴滴打电话叫车,刚下单两分钟,司机就到了。为什么这么快?他说,我和你家是一个小区的。刷牙的时候看到有人下单,就抢了过去。刷牙洗脸后,我下来等了你一会儿。那就更不用说了。刚上车,司机告诉我今天不用交钱坐车。因为补贴,滴滴要求全国人民免费坐公交。发现了吗?互联网公司追求的不是利润而是用户数量,追求的是估值最大化。

  所以,我有两句刺耳的话:“管理得越好,倒得越快,管理得越多,效率越差。”很多老板经常说自己很会管理,很会处理员工。今天都没用了。

  当今时代,如何做老板,如何看透利润的假象,商业运作的本质,很多人都在思考如何增加收入,有三种方式,客流翻倍,客户单价翻倍,客户回来次数翻倍。如果你把这三个翻倍,你就等于你的全部利润。有人觉得,商业为什么这么有竞争力?因为你用同样的方式做同样的事情,当然,如果你用不同的方法针对不同的人,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

  在一个非常贫穷的村子里。这群人本来只是一个村子里的小厂主,或者是一个市场里的微商贩,但是经过十几年或者二十几年的努力,逐渐脱颖而出,直到一跃而为。

  看完这篇文章,我不禁在想一个问题:身边的一些草根朋友是如何奋斗创造自己的世界的,他们是如何实现自己的商业梦想的,在同样的环境下,他们是否比别人更聪明或者更勤奋?

  我不这么认为。美国哈佛大学的行为经济学家默里·内森对此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了一个模型。

  首先,他首先在印度的一个小城市发现,在一个非常繁荣的菜市场里,那些做微商的商贩,商业模式很简单。通常,他们每天早上购买价值1000卢比的商品,如果他们那天把它们卖了,他们可以赚1100卢比,所以在这样的销售中,小贩可以赚100卢比。但问题是大部分小贩没有原始资本。

  所以为了获得购买商品的资金,他们每天只能向别人借钱。如果这笔贷款的日利率是5%,这意味着小贩应该用他们日收入的50卢比来支付利息,实际收入是50卢比。

  作为哈佛大学著名的经济学家,内森教授了解了这些情况,并以更好的方式教小贩。他告诉他们,只需要拿走每天赚的50卢比的10%,也就是5卢比,存200天,就不用借自己买的钱了。也就是说,这200天他们每天只需要增加一个动作,业务不仅照常进行,事后还能拿到1000卢比的资金。

  这似乎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但结果与内森教授的预期大相径庭。半年过去了,绝大多数小贩还是回到了借钱买货做生意的原始状态,使用他的方法的不到10%。

  这也让内森教授大吃一惊:当你只需要添加一个简单的行为来改变自己目前的财务状况时,为什么90%的人会选择拒绝?

  经过研究,他发现,这90%的小贩之所以不这么做,是因为他们每天都要小心翼翼地满足日常需求,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明天甚至200天后的事情,这会让印度小贩形成一种共同的思维特质。由于长期的资源短缺,他们被训练成有一个短暂的思维模式,而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他们失去了做出决策所需的勇气。

  对于这个“心脏”,内森教授称之为“带宽”。印度小贩忙得没时间考虑投资和开发的合适性。而愿意投资的10%,因此,最终在这个菜市场脱颖而出,成功反击。

  梦想不是一蹴而就的。就像那些印度小贩一样,他们非常渴望有1000卢比的本金,不需要每天向别人借钱,但他们很少想到解决1000卢比的问题,更不用说做出改变——即使他们每天只需要投资那5卢比。

  生活中,很多人总是因为这个而有三分钟的热血。每次朋友玩的时候都说“我明年想买车买房”。一年过去了,他们还是那只鸟。就像上面那90%的小贩,这些人心里都有欲望,真的没有实际行动,甚至没有思考!

  至于我的基层创业者和朋友,之所以能跑出农村和菜市场,正是因为他们愿意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荒的心态。你不妨想象一下,会改变你未来命运的“五卢比”是多少。

  我们生活中的资源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心态稀缺。与其找别人要鱼,不如找别人学钓鱼方法。我们都知道真相,真正会做的人往往是成功人士。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