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加速,生鲜电商或启“头部之战”

  经历了2019年的调整,生鲜电商行业有望形成新格局。具体来看,2019年是生鲜电商从供给井喷迈向存量竞争的关键年份,尾部企业开始洗牌,而头部企业持续融资、跨区互相渗透,2020年或将成为生鲜电商头部企业之间正面竞争之年。

  潮水退去,才知道谁在裸泳。2019年,生鲜电商新模式不断涌现,资本竞相追逐。但到了年末,呆萝卜、秒生活等生鲜电商相继出现倒闭或者资金链断裂等问题。经历了2019年的调整期,生鲜电商2020年将成为头部企业之间正面竞争之年,行业有望形成新格局。

  闭店潮开启

  自2019年下半年开始,多家生鲜电商陷入困境。

调整加速,生鲜电商或启“头部之战”(图1)

  2019年12月6日,社区生鲜供应及配送平台呆萝卜发布重启公告,宣布在2019年12月9日“百店同启”,从发源地合肥再次出发。

  据悉,2015年10月呆萝卜成立,鼎盛时期的呆萝卜在安徽、江苏、河南、湖北四省19城拥有超过1000家门店和3000多名员工。自2019年11月开始,呆萝卜出现拖欠供应商货款、裁员欠薪、用户余额无法取出等情况,全国门店相继关闭。相关人士表示,压垮呆萝卜的最后一根“稻草”的是融资款项未顺利到账而导致资金链断裂。

  与呆萝卜同病相怜的还有爱鲜蜂,后者的烧钱速度甚至超过呆萝卜,创下一年烧光10亿元的纪录。成立于2014年的爱鲜蜂是资本的宠儿,共获六轮融资,投资方包括清流资本、钟鼎创投、红杉资本中国等,曾一年拿到1.2亿美元融资。在资本推动下,爱鲜蜂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自建仓储,先后在全国20座城市建立了60个大仓。由于扩张速度过快,在后续融资遇到困难后,爱鲜蜂开始快速收缩规模,到2016年6月业务仅涵盖广州、上海、北京三座城市,两个月后仅剩北京一城。

  此外,还有不少生鲜电商不断爆雷,鲜生友请关店103余家、欠债3亿元且十余位高层被捕,吉及鲜于2019年12月宣布融资失败、大规模裁员。

  扩张速度过快

  事实上,2019年出现的并非生鲜电商领域的首次闭店潮,2016年至2017年也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倒闭风潮,包括菜管家、鲜品会、美味七七、花样生活、正源食派等平台在内的14家生鲜电商破产倒闭。

  在业内人士看来,生鲜电商闭店潮背后的重要原因是行业扩张速度过快,同质化严重。鲜生有请、妙生活、吉及鲜等生鲜电商出现扩张过快导致后续整体运营、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问题频现,加上供应链方面无法及时跟上,致使企业加速倒下。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表示,对于生鲜电商来说,只有具备了稳定的供应链渠道和高质量的资源配置才能让消费者买到具有高性价比的商品。众多生鲜电商平台在产品种类、服务体验以及配送方面的特点并不突出,并且始终处于烧钱培养市场、消费习惯的阶段,这种没有形成核心竞争力的竞争模式,显然无法持久。

  “常温零售产品的红利让投资资本艳羡,所以生鲜电商也被资本盲目青睐,相关风险一定程度上却被忽视。”北京东晓腾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陈虎东表示,资本的无序涌入让生鲜电商的经营者盲目铺摊子,简单地用常温产品零售电商的经营思路来经营,例如扩展流量、找下沉渠道等,以至于资金链断裂得非常快,不及时离场,后续倒下的会更多。

  物流跟不上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新技术促进会专员解筱文认为,生鲜物流中存在配送超时、信息传输滞后、生鲜不鲜等问题,说明目前生鲜物流跟不上市场发展的需求,还处于粗放发展阶段。相对于传统电商物流而言,生鲜物流的专业性相对比较突出,对供应链的生产、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要求较高。但目前的保鲜、冷藏运输载体及全程物流体系并不完善,尤其是受制城市交通拥堵、临时性限行等情况,给即时配送带来较大考验。生鲜物流企业相对于传统的快递物流企业而言,还存在小、散、弱等缺点,亟待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

  解筱文表示:“现阶段生鲜电商市场对物流业产生了倒逼,这是一个不断优化完善、逐步提升的过程。”

  虽然闭店潮还在继续,仍旧有不少企业紧盯“生鲜”这块蛋糕。深耕福州、厦门市场的朴朴超市在2019年10月获得1亿美元B轮融资,计划到2021年业务覆盖合肥、南京、长沙、武汉、成都、重庆等区域;钱大妈也在去年12月末获得了10亿元的D轮融资。

  经历了2019年的调整,生鲜电商未来有望形成新格局。长江证券分析师李锦表示,从行业格局来看,2019年是生鲜电商从供给井喷迈向存量竞争的关键年份,尾部企业开始洗牌,而头部企业持续融资、跨区互相渗透,构成当前生鲜到家格局的核心特点,2020年将成为头部企业之间正面竞争之年。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