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商企业“防疫”战,解码中国电商局

  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从20日起武汉“封城”至今已有半个月,而在这焦灼、全民抗疫的日子里,科技企业也纷纷加入其中。

  无论是定点驰援的医疗救护物资、物流保障;还是在出行时,有热力地图疫情动态查询;亦或是足不出户时的在线问诊、在线上课、远程办公,移联网的创新应用在疫情这一大敌面前,闪现出智慧的光芒,这其中无不展现科技企业的力量,以及由此带来的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在驰援武汉的科技企业名单中,有包括阿里巴、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美团、华为、快手、戴尔、苏宁、英特尔等在内的科技企业已经累计捐款近30亿元。同时,很多企业还进行了物资、设备捐赠并在“抗疫”服务上推出相关的政策。

从电商企业“防疫”战,解码中国电商局(图1)

  “在新冠疫情下,TMT再迎大年。”地歌网CEO余德如是评价。详见《新冠疫情下的些许惊喜:TMT再迎大年》。

  回首17年前那场“非典”的爆发,彼时PC时代的淘宝异军突起,这也给电商这一新的消费方式留下了“大爆炸”的注脚。而17年后今天,电商企业面对疫情,有何不同?移联网时代,中国电商局又是怎样的?

  “防疫”战

  “请交给任何医务人员”“隔离护士姐姐”“协和医院的医护天使”“白衣天使们”......这些字眼里有一个可爱的名字叫——收件人。

  原来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之后,爱心人士通过京东下单,因不知医护人员姓名选择定向“盲投”,因而在快件的订单上都没有注明准确的收件人。

  疫情肆虐,一场人、财、物的驰援行动在各大电商平台上已经拉开了序幕。驰援武汉,它们在行动。

  23日,拼多多正式上线“抗疫情专用频道”,通过“百亿补贴”对抵御疫情相关的医疗卫生用品和药品进行全面覆盖。截至目前,拼多多拿出超过6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医卫类的商品补贴。目前该频道已累积补贴医用口罩、消毒液、手持测温仪、体温计、板蓝根,抗病毒药等超过8000万件医卫用品,其中补贴正品抗疫口罩数量超过4000万只。

  除保障消费者抗疫情需求外,拼多多还积极援助各地区机构及组织的应急所需。截至1月30日,平台已经累积响应来自30家组织机构的求助清单,均已完成捐赠物资的采购工作,目前正在配送中。

  25日,阿里宣布设立10亿元医疗物资供给专项基金,从海内外直接采购医疗物资,定点送往武汉及湖北的医院。阿里国际站携手LAZADA、天猫国际、菜鸟网络、AE、考拉、天猫海外,展开“全球寻源”,在数十个国家实地采购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重点物资,在印尼、韩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寻找医疗物资供应商。

  同时,阿里巴巴将继续在国内动员匹配产能,直接协调生产和采购医疗物资。目前已协调义乌、深圳、广州等58个地区的工厂紧急复工,加急生产医疗物资。

  25日起,京东物流正式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特别通道,为地方政府、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医疗器械生产企业等机构组织对武汉地区的援助需求。

  经过几天的接力,目前各大平台的救援物资逐步到位。

  京东100万只医用口罩及6万件医疗物资,到位;阿里采购的11180公斤、70余万件医疗物资,已抵达上海浦东,拼多多100吨蔬果直送武汉4家医院食堂,保障4600名医护一个月所需......

  除了资金、物资和服务救助、设立专项基金之外,从这场防疫的拉力赛中,每个平台亮点又各不相同。

  阿里有着“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概,其救助方式不仅局限于电商版块,而是其生态体系内的一次总动员。

  今日(3日)是“在家办公”的第一日,虽然,首日出现了“崩溃”现状,但是并不营销钉钉在家办公的峰值出现——近两亿人。实际上,早在29日,钉钉就正式对1000万家企业组织发布了支持“在家办公”的全套免费解决方案,免费开放百人视频会议功能。

  然而,这只是阿里生态体参与到“防疫战”中的一个缩影。比如,阿里生活服务饿了么外卖人员穿过疫区送外卖,火神山、雷神山医院赶工期有他们穿梭的身影,此外,平台并决定对商家进行减负。

  与此同时,阿里云为加速新药疫苗研发提供免费AI算力,阿里达摩院研发人员连夜研发疫情机器人,并投入多地使用;支付宝保险为全国医护人员设立健康保障金;淘宝增设在线义诊入口;高德推出疫情地图、发热门诊地图等。

  阿里防疫战役以淘系电商和支付宝两个端为中心,辐射到各个生态体的端中,比如盒马、饿了么等,正可谓“以一当十”。

  而对于苏宁和京东而言,疫情防控的亮点主要在于电商。武汉“封城”物理的阻隔率先出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物质的流转、调配。

  25日,国家邮政局呼吁,建议公众春节期间选用中国邮政、顺丰、京东交寄武汉邮件快件。即便是一条建议,京东出现在“钦点”的名单中,便可窥京东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基础以及仓配干线等方面的能力。

  据地歌网了解,京东物流有21万名员工全力投入到疫区援助、保障春节供给中,与社会各界一起抗击疫情。

  在救援物资的运输保障方面,自1月25日8时京东物流开通全国各地驰援武汉救援物资的特别通道以来,截至30日12点,已累计接到公益组织、企事业单位等450家机构的捐助运输需求。

  “在技术重塑生活的今天,在商业模式以及生活方式发生巨变的当下,物流发展的不均衡也许在风和日丽的时候不显山露水,但在危机时刻则立见高下。“一位京东内部人士如是评价。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下,京东物流即迎来新的挑战,同时也是发展的大机遇。其在技术创新、模式创新、管理创新上,显示了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市场突变的快速反应以及数字化驱动力上的强大实力。

  当然,同样是自建物流的苏宁在“防疫战”中的表现亦如此。

  疫情当下,苏宁物流超过12000名物流仓储和快递人员、5800多辆运输车辆坚持工作,同时全国超过10000名服务工程师在岗保障家庭家电使用,总计超过30000名一线物流和服务人员,或驻守在各个城市,或往返于两地将物资送往疫区。

  自1月25日,苏宁物流为武汉地区开通救助物资免费“绿色通道”以来,已累计向湖北地区运送抗疫物资360吨。

  此外,在疫情期间,拼多多更多地是围绕平台服务来推进,用其文化中的“本分”来概括尤为合适。

  23日,拼多多便正式上线“抗疫情专用频道”,通过“百亿补贴”对抵御疫情相关的医疗卫生用品和药品进行全面覆盖。同时,还推出了定向补贴物流订单等平台政策。

  当然,加入到“防疫战”中的平台并不少,它们有唯品会、寺库、贝贝、乐信、蜜芽、途虎养车、达达集团、网易严选、得物APP、返利网、每日一淘、小米有品、什么值得买、微盟、斑马会员、叮咚买菜、美菜、便利蜂、三只松鼠、52TOYS、华米科技、名创优品、每日优鲜等平台都出现在捐资抗疫的名单中。

  四国杀

  实际上,在这场“防疫战”中依然看到中国电商局。除了阿里、京东、苏宁、拼多多四大平台展现出大手笔之外,其他平台的展现更多是“量体裁衣”式的防疫战。

  不难发现,中国电商“强者恒强”的局面。从曾经也叱咤电商风云的唯品会、聚美优品的境遇中可知。

  唯品会在数年的摸索之后,转向折扣零售,重仓线下,目前元气稍见恢复,而时隔4年,今年1月聚美优品再次被提及私有化,陈欧至今仍未探索出一条聚美优品差异化之路来。其他的垂直电商更不用说,要么卖身、要么死亡。

  强林之中不留孬手。

  毋庸置疑,中国电商格局是阿里、京东、苏宁、拼多多四国杀的状态。时间线来长,若站在起跑线上看2019年这四巨头的表现,其中最亮眼的莫过于拼多多和苏宁。

  2019年,拼多多可谓登堂入室。过去一年的经营数据来看,拼多多GMV、营收、活跃用户等指标上均保持高增的态势,而且并未有增速下降的信号丝毫没有出现,由此看来,其在电商维度,坐上行业老二宝座的日子似乎并不远了。

  拼多多用了四年时间,凭借着移动互联网的基因,通过“货找人”的模式创新,在微信的生态中强势崛起。在错位竞争中,聚焦于下沉市场的增量人群打开了拼购的江湖,一骑绝尘。此外,拼多多在农产品上行维度、在重构中小微企业供应链维度推“新品牌计划”,得益于裂变式的需求反向推进,拼多多崛起势不可挡。

  自我定义为“新电商”的拼多多,自然和“旧”有着相当程度的博弈。显然,和阿里的交锋最为激烈。

  随着拼多多“势力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给行业带来的威胁是看得见的。由拼多多而起,在行业内也引发了拼购的战争、农产品上行的战争,品牌计划的战争甚至是百亿补贴的战争。

  京东就是相对做出“被动”抉择的一个。2019年京东的关键字——涅槃重生。

  一年来的换将、“裁员”、“减薪”,以及东哥的“明州事件”等系列动荡,不仅让京东股价跌去三分之一,更是让外界感觉京东正在“风雨飘摇”。直到2019年5月,京东交出2019财年的第一季度财报,此份财报可以看做是京东“整风运动”之后的一个拐点。

  京东在第一季度营收、净利润等指标上均高于市场预期。然而作为一个拐点式的财报,并不能掩盖京东在用户增速、营收、GMV等指标上均被拼多多超过的压力。

  增长、增长、增长是徐雷上位之后的第一指标。

  “不成长,便退场”徐雷宣言来开了2020年的京东局。开局之时,京东在2019年双11的战场中拿下了2044亿的成绩,开辟了“惊喜”这一下沉市场竞争的战场,2020年是徐雷的关键一年,也是京东在京东零售、京东物流、京东数科三大维度的关键战役之时。

  相较之京东,一场苏宁双十一狮晚在湖南长沙登台,氛围更从容。的确如此,苏宁转型十年来,从来没有2019年展现的那么从容。

  去年,双十一当天,苏宁全渠道订单量增长76%,苏宁物流发货完成率达99.6%,新增Super会员超百万,移动支付笔数同比增长139%......

  听锣听声,听话听音。

  零售互联网化的今天,苏宁对未来零售的布局也有自己的答案——场景零售。

  显然,苏宁在端上的能力来自于线上线下全场景的规划。十年转型,苏宁易购已完成全场景零售布局。如今,苏宁广场、苏宁小店、苏鲜生、迪亚天天、家乐福等已成为最重要的场景互联网门户,换言之,苏宁线下对“端”的布局日益完备。

  双管齐下,苏宁在线上也有自己的独特的“天网”,比如,在垂直服务领域有苏宁易购、苏宁拼购、苏宁云零售,在内容服务方面有PP视频、龙珠直播、当贝市场等。

  在端的触达上,苏宁织下了属于自己的“天网”和“地网”,在场景上配之以苏小团、苏宁推客等连接工具,消费者可以随时随地精准触达所需产品。

  是不是这一模式似曾相似?可以说,苏宁“师从”阿里之后,已然出师。从其抛售阿里股票这一举动中也可以略知一二。

  在四国棋局中,阿里作为头牌老大,其中的竞争和压力似乎正以排山倒海的压力而来。京东、美团、拼多多的崛起,都在不同的维度对阿里造成威胁,更重要的是,在它们背后隐藏的是和阿里在同一量级竞争对手——腾讯。

  阿里的2019年有很多的关键节点,然而有一个不可不提——马云退休。

  2019年阿里进入了张勇时代,2019年阿里也按下了加速键。

  实际上,张勇时代需要聚焦的更多是——修炼内功。在马云时代,阿里前期的撒网动作几乎到位,当务之急如何让各条线的业务形成合力。这便是张勇时代的使命。

  去年12月底,张勇通过全员信,宣布了新一轮的组织架构变革。

  在本次组织架调整中,阿里妈妈“回归”淘系电商,刚成为独立事业群的盒马并入B2B事业群,此外,阿里整个战投部也正在进行组织升级,所有散落在各个业务主体的投资部(蚂蚁金服战投部除外)全部划归到集团投资部统一管理,包括饿了么、菜鸟、阿里健康、阿里影业等业务的投资部。

  协同依然是这次组织架构图调整的任务,其实,这也是数字化经济的形成的基础前提。

  显然,阿里的战略高度和广度是其他平台暂且不能企及的。

  美团点评王兴曾说,接下来今年要看拼多多的黄峥和天猫/淘宝的蒋凡,这两个非常聪明的人如何较量,应该会很精彩。

  此时此刻,阿里正“降大任”于蒋凡——流量战役。在聚划算重启、打通淘系电商、阿里妈妈等动作之后,2020,就看蒋凡和黄峥的对垒了。

  社区零售的机会

  “明天菜单,有需要的话群里报一下。”晚上7点多开始,母上大人的小区团长群又开始热闹起来了。拿过老妈的手机,瞄了一眼菜单,武鸣沃柑、大青枣、土鸡、65斤重大皖鱼、竹筒菜......

  从春节假期到现在,由于疫情爆发,自我隔离。几乎老妈日常的消费行为仅限于社区或者线上。而这并不是孤例。几乎身边的朋友,上海、武汉、长沙、重庆等城市,但凡问到对方所在的城市疫情情况如何,他们给的答案竟出乎意料地一致:不太清楚,好久不出门了。

  而朋友们的消费行为也是一部手机就搞定了。

  疫情期间,足不出户显得弥足珍贵,技术带来创新应用,随时而产生的是新的生产关系。

  回顾新零售的战局,大到综合体商超,小到无人便利店的试水,最后能成为风口的依然是围绕3公里范围内,实现的需求满足。实际上,从社区店到大仓、前置仓,从自提柜到社区拼团,一路看下来,唯有社区零售的场景定位对了。

  社区的人口相较密集,生活节奏比较快,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人们对工作之余的生活便利性有极高的需求“仓/店+即时配送+买菜”场景能够贴合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需求。因而,所谓的三公里社区消费服务圈就这样起势了。

  刚需、高频的买菜需求,尤其是在即时性物流服务等商业基础设施成熟的条件下,生鲜买菜成为一个不错的流量入口。

  买菜生鲜,关键题眼在“生鲜”上。

  生鲜电商具有天然的“缺陷”,也就是表面上看是高毛利,但是背后却是对供应链、管理、资本以及品牌优势的挑战。

  当疫情到来,其带来的物理阻隔,商场不能开门,餐饮被迫歇业,线下餐饮,而白天睁开眼就是实打实的固定成本消耗。西贝、老乡鸡等行业龙头均表示,账上的现金撑不了三个月。

  然而,此时生鲜、社区团购却带来了高增。

  朗然资本创始合伙人潘育新:社区业态线上线下一体势在必行。他表示,面对疫情,对于社区生鲜(其实到家模式很少),会是短期利空。零售商加强对上游供应链的控制和赋能也会加快。没有自己生态的供应链,电商只是个信息平台,缺货都无法解决。

  疫情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肯定不好。从行业来看,电影、餐饮、旅游、交运等行业也将受到剧烈冲击;而微观层面,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等因为疫情放假期间依然要承担刚性工资,再加上抗风能力的低下,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

  然而,对于消费零售而言,电商O2O的双线战略又必将有一个发展的窗口期。社区零售在这次疫情中所展现的是连接的做大效用——人,物,场景。一个都不能少。

  这既是传统零售转型的时机,更是巨头们的机会。

  2020年,即便是地狱般的开局,可无论是在局内还是在局外,机会却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

  正如业内资深人士所言:马云和淘宝没有非典照样成功,疫情只是契机,但不是成功的决定因素,比如拼多多也没赶上非典,而且是大家都在唱衰人口红利高举互联网下半场时才登场的,其照样崛起了。推动事物运行的外因和内因要找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