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怎么就不能做出大品牌

  1、什么是模式

  模式,我认为就是这几年社交电商发展的最大的伪命题。

  什么是模式?简单来讲,就是招商政策,政策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有多少人与你一起走。直接断定了团队的数量,起盘的模式,营销的打法等一系列的事情。

  传统零售为何极少会听到有人说模式?

微商怎么就不能做出大品牌(图1)

  传统零售也有模式,每个企业的经销商政策就是传统企业的模式,传统零售因为传播技巧与渠道组成的比较稳固,因此传统零售的模式对比变通性很差,没有社交电商如此灵活。

  可我在之前的文章中也讲过,正是由于传统零售使用大众传播工具与大众营销渠道,才保障了在该土壤中边可以生长出来大众品牌。

  2、传统零售模式的出发点是什么

  模式的研究,的确是一件好事情。而好的经销商政策可以更加有力的增大经销商的积极性。传统零售因为很固化,因此可以转变的模式也不是狠多,顶多是厂家在不同的阶段给的促销政策不同了。

  必须指出的是,因为传统零售发展的非常成熟,渠道的链条也非常短,终端流量非常的集中,因此,传统零售的的模式都会集中到一个点里,就是怎么做终端促销,怎么使商品在终端可以动销,所有只有这样,厂家与代理商共同努力才会有意义。

  模式的出发点必须是多卖货。

  3、微商模式的核心出发点是什么

  该事情到了微商这儿好像就变味了。

  几乎全部的微商模式的重要点,都是多弄人。

  弄人没错,可以弄人为目的,就会非常有问题。

  我认为这必须是代理商的干法,而不是品牌方的干法。

  为何会如此?

  我个人看来,产生微商以弄人为基本出发点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微商本身的机构不稳定,判定了微商品牌方难以将全部的精力放在终端动销中。因为微商本身并不是一个完整的商业业态展出。

  流量的不稳定,也就是罪魁祸首。

  几乎全部的微商,都在追着流量跑。从最早的朋友圈流量,到优酷等视频平台的视频流量,到社区社群流量,到抖音快手的短视频流量,什么地方有流量,什么地方就会有微商的影子。

  去做什么?去招商,用政策去招商,用政策弄人。

  4、关于流量的几点说明

  我并不能讲这行为不对,可是我有几点要讲明一下。

  流量,并不是商业。流量只是商业的一个组成元素,任何一种互联网工具,都有它的自己的生命轨迹,有他的红利期,稳定期,而且最终找到他们在我们生活里的稳定位置,红利期使你遇到越来越多的人,若是碰到越来越多的人,加上你的模式能够形成商业的话,这当然会使一部分人赚到更多钱,可多数人这样做是做不成的,而且红利期普遍都不是非常长。

  任何一种互联网工具,都是有自己的基因的,比如说微信就是社交基因,那么在微信打通支付功能后,就能用社交的模式做生意。红利期能够这么做,今天哪个微商还能再从微信起盘?完全不可能了。

  回过头来大家发现微信的核心功能依然还是社交与支付。我们同时也会发现,微信的传播基因并不是那么突出,朋友圈流量更差就是一个凸显的结果。

  我要强调的是,未来应该会是一个全面整合互联网工具开展营销的时代了,因此我们务必明白每一个互联网工具的主要基因,而且以这个为出发点开展工作,若是认识不明了,那结果也别想多好了。

  因此我盼望微商不要在紧追流量跑了,或者也能追,你在追之前,一定要非常熟悉的清楚该流量的定位及意义。

  5、关于微商的商业品牌

  微商,社交电商可不可以做商业品牌?能行,可难度非常大。

  难度主要是两个点。

  社交流量并不是商业流量,因此对比精准的商业流量,社交流量的转化率是天然的低,目前在做的那种社交啊,社群啊,社区啊,都是希望从策略的层面搞定社交流量转化率低的问题,虽然有点成效,可我认为该长期来看,没有多大的意义。

  商业品牌要求巨大的供应链管理能力,这对我们的社交电商企业来讲是很大的考验与挑战,模式先进没有多大的实际用处,必须将产供销这些事情落到实处才可以。社交电商大多数是商业品牌,都是死在供应链上,这也是我们一定要思考的问题。

  毕竟,新零售是叫做“货、场、人”。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