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日记”涉嫌传销“天价罚款”最终“打一折”:社交电商仍有未来?

  年前,社交财经注意到,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对数家企业开出了行政罚单。其中数字经济新业态代表企业花生日记2019年的案件也终于尘埃落定,罚款金额从7456万元降至904万元,几乎是“打一折”。

  曾因涉嫌传销被罚7456万元

  2019年3月14日,广州工商开出了中国社交电商领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罚单,7456万元。受处罚的平台叫做花生日记,它成为继云集之后,又一个被官方认定的大型涉嫌传销的社交电商平台。据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出示的行政处罚信息显示:花生日记不仅以会员费的名义向用户收取99元的人头费,而且建立了金字塔式的多层分销模式,其中层级最高的甚至达到了骇人听闻的51级,遍及全国各省市,收取佣金金额达4.57亿元,因而被广州工商认定为:传销,并处以巨额罚单。

  而对于“罚款金额打一折”的解释,据相关媒体报道,广州相关部门对花生日记为代表的新业态实行创新监管,主动帮助企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罚款金额“打一折”,也无疑是对外界传递出了积极的信号。

  据悉,为助力广州市电商行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创新发展,广州市市场监管部门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宽严相济、分类监管,对依法依规守法经营的创新型电商企业积极鼓励,大力扶持引导,对假借创新之名、暗地从事违法行为的企业,从严从重予以打击,为企业创新发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

  “一直以来,‘监管与活力’如同硬币的两面,监管部门对互联网领域的新业态长期秉持着包容审慎的态度,而对于新业态,国家实施包容审慎的监管,这并不意味着只包容不监管。”相关人士表示:“2020年,对于社交电商赛道而言,可谓是一场淘汰赛,按照其他行业发生的状况来看,资本最害怕的是同质化的竞争将赛道中已有的红利与利润消耗殆尽,因而一旦前期的下注筛选阶段完成之后,集中往往会向已经占据优势的品牌身上聚集,以免发生过多的损耗。”

  近年来,电商领域的多层次销售模式经常被认定为违法传销,受到行政部门的大力处罚。一则是因为确有不少违法传销披上了电商的外衣四处行骗;二则也是因为行政许可管制下,合理的多层次直销电商模式的生存空间也受到不断挤压。花生日记一案的特殊性在于,其仅作为商品的推广者而非销售者,佣金收入来源与商品服务交易有所隔离,依托于淘宝天猫的交易体系,因而其商业合理性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同时平台设计的一些规则也考虑到了合规的要求,显得较为谨慎。然而更多直接进行商品服务销售的多层次直销电商,应针对性地作出相关合规安排。

  社交电商刑事犯罪逐年提升

  社交财经注意到,除了备受媒体争议外,2020年社交电商均遭到行政处罚不在少数,例如:斑马会员、淘小铺、粉象生活因涉嫌传销被冻结账户,但有的社交电商直接遭到查处,例如:“名义初品”、“艾维购”等。

  更值得注意的是,社交电商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判例也逐年增多。据Alpha案例数据库显示,按照省份统计(除港澳台外),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有类“社交电商型”传销刑事案件,其中湖南28件位列首位,占比为18%,每6件案件可能就有一件是湖南的公安机关打击的。其次为广东省17件,同时河北、江西、吉林、广西判决案例数量也均超过10件。相对来说,传统概念中的社交电商重镇,江浙沪粤,仅广东在审判的刑事数量上比较多,而案件数量以中部省份较为集中。

  ▲图为“各省份类社交电商涉传刑事案件数量分布图”

  特别是2017年与2018年由30起案件上升到68起,增幅比例为127%。近年来有关案件呈明显的上升趋势。这种趋势背后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个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事或者打着社交电商的旗号进行创业,另一方面各地政府也越来越重视这方面的监管。

  ▲图为“类社交电商涉传刑事案件中违法所得数额比例图”

  经过统计,案件中所涉及的违法所得最高为24998448元,最低为0元,其中0-50万区间最多,为107人,涉案1000万元以上人员比较少,仅为3人,占比仅为2%。可见类社交电商型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涉案人员并非如大家所想的都是可以获得大量利益的,按照违法所得情况来看,明显是呈金字塔形态分布的。

  ▲图为“类社交电商涉传刑事案件中各量刑人数图”

  2013年—2019年,共有384人被判处刑事责任,其中缓刑117人,实刑267人,实刑中,缓刑比为30.5%,也就是说每3个类社交电商涉嫌传销犯罪,就有一个可能会被判处缓刑。而实刑比例中,又以1-3年的比例最高,为42.3%,占据几乎一半,其次是五年以上的,按照法条规定,只有情节严重的,才会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法院认定为情节严重的比例在24%左右。

  设立有效公关部门

  一直以来,社交电商由于模式上主要是依靠社交网络的裂变进行不断扩大规模,所以很容易成为了传销的“高危地带”。究其缘由,一是社交属性的销售裂变增长速度太诱人,二是自认为已经做了有效的规避措施。

  然而有的社交电商直到“东窗事发”都未能意识到此类问题。通过漫长且常规的行政复议并不能快速解决问题。

  社交财经建议,遇到行政调查或者处罚,及时与市场监管部门等执法部门沟通是非常有必要的,特别是很多社交电商的模式与传销有相似性,但是本质上不具有传销的欺诈性的,要通过沟通合理解释模式的合理性、可持续性在哪里?很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虽然有不同的看法,但是还是会听取企业及时有效的意见建议。可以设立专门的公共关系部门,协调处理此类问题。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