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刀我一刀”拼多多的强制裂变社交你被安利过吗

  防不胜防,拼多多的社交裂变还是走进了你的生活。

  或许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原本低调蛰伏的亲戚群,有一天会突然因为“砍价”重新活跃起来,待你走近探究其中奥妙时,才发现,能引发七大姑八大姨集体狂欢的,十有八九是拼多多的“砍价免费拿”活动。

  大家你一刀我一刀,最后不仅让发起人成功0元拿到商品,更神奇的是,一个砍价结束后,千千万万个砍价又继续在群里活跃。

“你一刀我一刀”拼多多的强制裂变社交你被安利过吗(图1)

  从距离遥远,到出现在你身边,再到被安利下载拼多多APP,这款似乎带着“魔性”的软件终究有点意外得出现在你的手机屏上。

  01

  “砍一刀”的传播和瓶颈

  “拉了几百个朋友,才终于0元拿到一辆两轮体感平衡车。”张亮在群里分享者他的艰辛与不易,过去24小时,这个群里的很多人都在帮他砍价。

  首先要说明的是,拼多多“砍价免费拿”活动有很多的规则和窍门儿,包括每个人能砍多少钱,其实早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以这款平衡车为例,在拼多多上的标价为1449元,砍价规则一般是,用户自己砍下第一刀,能获得一张砍价折扣券,大概在800多块钱,自己的一刀一般是七八十块钱。

  这样算下来,用户第一刀砍掉的费用为900多块钱,而剩下的500块钱就要靠转发朋友来砍价了,之后的砍价,一般每人在10元左右。

  但这种10元左右的砍价不会持续多久,越到最后,每个人砍掉的价格会越低,而且拼多多对于砍价用户似乎洞察很清楚——这个人是新用户还是老用户,是活跃用户还是沉默用户,是第一次参加砍价,还是最近经常帮人砍价……根据这些特性,每个人砍掉的价格是不一样的。

  往往越到最后,出现0.01元的频率就越高,反过来,寻找新用户就变得至关重要,因为新用户砍掉的价格是最高的。这也透露出这种营销活动的本质目的——拉新。与此同时你还要注意时效要求,24小时之内如果不能把价格看到0元,就意味着前功尽弃了。

  于是就有了张亮拉几百人砍一辆平衡车的景象。虽然最终免费获得商品,但发动的力量实在不小,并且其中有很多是新用户,即第一次下载拼多多APP的用户,因为只有这样的用户才能砍掉更多价格。

  为了砍价成功,需要想尽办法发动这样的用户。在这个过程中,拼多多就成功植入到更多人的手机中,可以说这比做广告有效多了,因为比起广告,安装软件去砍价包含更多人情。

  虽然耗费很大精力,但张亮乐此不疲,一方面是因为他有很多闲余时间,另一方面,他认为砍价可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很多人跟我说质量不行,我觉得东西无所谓,关键是交流很重要。”

  有人对此津津乐道,但也有人在尝试砍价后果断放弃拼多多。

  此前,有人表示帮人砍价,卡里的钱倒是没有被骗,但是信息好像真的被泄露了。在杭州的小刘发了条状态。

  小刘说,其实自己并不玩拼多多,但是经常有人要求她帮忙砍价。原本想,只是举手之劳,砍一下就砍一下吧。

  但是这段时间,自己莫名其妙接到很多电话,再加上最近,网上很多人都在说,在拼多多帮人砍价,会把信息泄露出去,想想就很害怕。

  小刘说,自己也只是怀疑,但是以后再有朋友要求自己帮忙砍价,是绝对不会去点了,“我还把自己所有绑定的银行卡密码都设置了一遍,以防万一。”

  还有人说,喊人砍价,最后招来了警察。李女士因为“拼多多”帮朋友砍价,把警察给招来了。

  当天李女士在玩手机,突然朋友小王发来一条拼多多的砍价链接,希望她帮忙砍一下。李女士直接忽略了这条信息,当做没看见。

  谁知道小王非常的执着,看李女士半天没有反应,直接就发短信,问她为什么不帮自己砍价?无奈之下,李女士只能实话实说,自己从来不砍价,让她找会的人帮忙。

  没想到,小王竟然直接发了段语音过来,骂李女士太笨,连砍个价都不会!

  李女士也火了,骂小王贪小便宜。两个人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在微信里吵了起来。

  两人越吵越凶,最后让邻居误以为,李女士家里在打架,连忙报了警。

  当然,还有人是因为在拼多多砍完价买回家,发现商品质量差、假货各种问题后果断放弃。

  02

  砍价营销的社交魔力

  在吗?”“干嘛”“快点帮我砍一下价”,这就是当代人用拼多多的现象。我相信,尽管有人不喜欢拼多多的这个营销模式,但是不得不说,这种营销模式是真的很厉害。

  就像是一种病毒,很快的被人们所看见,有人选择了像拼多多妥协,还有人选择了,不与拼多多互相为谋。但是这并不能阻止拼多多的快速扩散,仅仅三年的时间里就积累了3亿用户的品牌也为黄峥带来了百亿美元。

  拼多多与传统电商模式的区别是从之前的“人找货”转变为“货找人”,任何一件商品,无论是中高档还是低价商品,它都能找到相对应的消费者。

  2015年4月,拼多多公司推出了第一款社交电商应用拼好货。拼好货主打水果生鲜拼单,通过微信、朋友圈等社交平台邀请好友进行拼单,达到规定人数时拼单生效。

  2015年9月,拼多多公司将拼单模式做成平台,上线拼多多app。

  拼多多借助微信熟人社交关系链快速裂变,许多人第一次用拼多多并不是在拼多多app里,而是通过点击家人朋友分享到微信中砍价或拼团邀请链接,授权微信登录,完成拼多多的用户注册,成为拼多多的用户。

  从熟人推荐变为直接参与,只需要熟人拥有拼多多APP,在不付出任何价格的情况下作出“点击”即可。也因为这种“较轻”的参与模式,让这种社交产品更容易在熟人间裂变。

  拼多多上还有“多多果园”、“金猪存钱罐”等游戏,来吸引用户在拼多多上花费更多时间,促进用户活跃度、提升用户留存率、复购率。

  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获客成本增加,相较运营导向的传统模式,拼多多增长导向的社交裂变+购物优惠激励模式,契合人性的需求,获客成本较低,有助于用户的新增和留存。

  03

  拼多多对于“上升”的渴望

  据数据显示,中国的网民有8亿之多(2018年数据),他们大多都有微信,却没有在网上买过东西,而这部分人群大多是3-6线人群,大多集中在小镇和农村,收入低消费低。

  拼多多背靠微信,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他们进行了深度营销、消费升级,他们大多都是第一次网购,第一次体验送货上门的服务。

  虽然他们羊毛少,但薅多了、多薅几次,还是可以织毛衣的。

  尽管拼多多在低线城市持续渗透,但对于拼多多来说,如何“上升”应该是当前更重要的议题。

  拼多多的发展路径正好与阿里、京东相反,后者在今年不断提“下沉”概念。相比之下,拼多多的上升之路不确定性因素更多、也更艰难。如今,这种上升的困难已经表现在了财报上。

  拼多多2019年Q1财报显示,截至2019年3月31日的12个月,拼多多年活跃买家数达4.433亿,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但需要注意的是,与前三个季度相比,拼多多月活跃用户环比增速已出现放缓趋势。

  此外,虽然拼多多在活跃用户数上超过了京东,但是GMV相比于京东还有很大差距。造成拼多多在用户规模上领先但在销售总额上落后的主要原因就是——低客单价,而低客单价又是因为拼多多主攻下沉市场。

  在今年618期间,拼多多推出百亿补贴活动,直接拿出100亿预算补贴商品价格,覆盖家电数码、母婴用品、个护、食品等多个品类,且都是大牌商品。为了让用户相信品质,拼多多还在“百亿补贴”频道打出了“100%正品、假一赔十”等标语。

  拼多多在这些大品牌的价格制定上明显针对的就是天猫、京东,很多商品有意比竞对低一些。这种打法确实会对竞对产生影响,但另一方面,也会让拼多多自身的利润承压。

  拼多多在今年618投入诸多资源后实际效果如何,Q2财报或许能一探究竟。

  无论如何,拼多多的很多营销玩法在低线城市的渗透能力是很强大的,但如何找到攫取一二线城市用户的方案,目前看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