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强人谈创业 为自己留后路

  访浙江新光饰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晓光

  她17岁挑着货担闯东北;她是义乌的饰品大王,她打广告征集人大议案一时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她的身后有一副默默支持她的宽厚的肩膀。

  闯东北

  跑了40天,赚了280元

  1978年,17岁的周晓光拿着借来的几十元本钱,背着一大包绣花样开始了走南闯北的生活。6年时间,周晓光跑遍了大半个中国。历尽艰辛,换回了2万元的积蓄。

  周晓光:那时候我们农村到县城要走40里路,一担一百来斤的东西要挑出去,我们从义乌上火车到上海转车的时候基本上都没有坐位,有时候可能要站到哈尔滨。那个时候最难的就是我没有目标,我不知道我这一百多斤东西挑出去应该到什么地方落脚。

  那时候,当地人说浙江人真的不容易,这么年轻的一个女孩子,跑这么远出来闯荡。有一次去了一趟东北,四十几天回来,我赚了280多元。我就特别高兴。我觉得通过我自己的拼搏,通过我自己的努力,能够让家里人的生活有所改变,我回家的时候真是特别特别高兴。

  如果亏了就去卖菜

  跑了多年的码头,周晓光在义乌买了个摊位开始做小生意。当时,正逢义乌的小商品市场蓬勃发展,她看到用塑料、玻璃做成的头花、胸花、项链等饰品势头很好,及时地抓住这个机遇,丈夫在广东进货,她在义乌练摊。生意红火的时候常常是客户等着提货,供货商却迟迟供不了货。1995年,她拿出600多万元办起了饰品厂。

  周晓光:那个时候也很矛盾,我们这么辛苦赚到的钱,万一亏了怎么办?这时,我爱人给了我很多鼓励,他说:“我们有许多经验,而且我们两个人都这么诚实,信誉这么好,哪怕是亏掉了,我们从头来。哪怕是今后我卖菜、卖水果,我也肯定能把你们养活。”真的是很朴实的几句话,但是给了我很多力量。

  人才流失

  留下1/5已经不错了

  在义乌,周晓光的这个公司被大家称作“黄埔军校”。许多人学到了一点技术后就自己去办厂了。1995年在她办厂的时候,这个行业在义乌基本上还是空白,但到现在,有将近2000家企业。有近10万人在生产饰品。

  我们每年会花很大的一笔资金不断地培训员工,因为可能一年走掉50个人。我觉得我们培养的100个人才当中,如果有20个留在我们公司,我已经很满足了。其他的输送到其他的企业里面去,为其他的企业服务,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价值,也是我们的贡献。

  走向世界

  企业发展需要氛围

  在义乌,有1000多家生产饰品的企业,常常是一个新品刚出来就被仿冒。为了避免低层次的竞争对企业的冲击,周晓光开始寻求更高的起点。为了获得国外一知名品牌的产品设计,她毅然掏出了2.4万美元。2000年5月在香港举行的国际珠宝展,让她好好地火了一把。为了这次展会,她精心准备了两年时间,专门生产了6000多个新产品,结果一炮打响,签下了一个又一个订单,4个展位前挤满了客户,带去的8名翻译不够用,又临时从香港请了4名。也就是在这次展会上,周晓光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周晓光:因为我是义乌市饰品行业协会的会长,我觉得那是我的一种责任。可能因为我太热情了,反而让他们不理解。其实我经常会碰到这种事情。我是这么想的,现在义乌已成为全国三大饰品生产基地之一,光靠一家企业是不行的,只有产业集聚,才能形成气候和氛围,带动整个产业的提升,同时也带动企业的发展。

  事业与家庭

  周晓光—事业发展了,保持家庭的恩爱最重要的一点是两个人的价值观。我们这几年过来,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共同学习,这是我们最大的诀窍。只有这样,我们这个家才会越来越进步,大家会越来越有共同语言,也越来越理解对方在做的所有的工作。

  丈夫—因为我们经常这样想,事业做到今天这个份上,假如为了一些小小的矛盾而破坏了家庭的话,倒不如不去做事业。所以我坚信,要把事业做好,首先要把自己的家庭关系处理好。我们两个人也经常讲,其实生活是我们一辈子的,事业只是我们生命中的一个阶段。我觉得我们更注重生活。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