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主义让你在“互联网+”乘风破浪

  产品主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输入,更是文化输出,这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只有好的产品,才能走出世界,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乘风破浪。 “互联网+”时代,什么最最重要,很多人会说,营销。确实营销是比较重要的,但也仅仅是比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么?产品!你卖的是什么?产品!曾经的搜狐网总编、酷6网总裁“老李飞刀”(李善友)在新书《产品型社群》中抛出似乎有些不合时宜的“异端邪说”:越是“互联网+”,越要凸显“产品主义”的重要性。

产品主义让你在“互联网+”乘风破浪(图1)

  难不成老李搞错了?最重要的难道不是移动互联网、微信商城、粉丝数量、流量和转化率?

  没错!李善友认为产品和基于产品的社群才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

  陈春花老师曾经说过:“当不确定性成为常态,一个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回归基本面。”

  “互联网+”时代的基本面是什么?一定是产品。

  一个好产品,营销将成为附庸品

  曾经,我们认为营销比产品重要。在传统时代,我们崇尚规模和力量,微软、诺基亚这样的企业就是这一时代的标杆。而在互联网时代,产品和消费者几乎“赤裸相见”,产品和粉丝的互动变成了关键因素。

  产品是最好的竞争力

  吴伯凡在《冬吴相对论》中提道:“四年前,如果一个企业只是谈如何做产品,而不关心如何定战略、打造品牌,就一定会被看作一家胸无大志的企业,企业领导人一定会被看作一个小修小补的微商主。而在今天,谈论战略已经显得非常滑稽不堪。”

  吴晓波的《大败局》中列举了不少著名企业的中国式失败案例,并将原因归结为:战略影响因素多使得制定战略非常困难,其他因素被暂时忽略。

  事实上,将所有资源围绕产品为中心配置,不仅可操作性强,而且产品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战略。这就是产品主义战略:以产品为核心进行资源配置,集中所有资源做好一款有热度的产品。

  好产品需要好工匠

  好产品不是制造出来的,而是用工匠精神和至真至诚的情感浇筑出来的。罗永浩那句“我不是为了输赢,我就是认真”,感动了很多人,被这份认真感动的粉丝说:“你负责认真,我们帮你赢。”产品主义者褚时健出狱后,在哀牢山承包土地种冰糖橙,最终用汗水浇筑了“励志橙”的成功,再次成为亿万富翁。

  德国始终坚持产品主义,经过百年积淀,在制造领域独步全球。近年,德国实施了雄心勃勃的“工业4.0战略”,在产品主义的道路上继续强化自身优势。德国制造早已超越产品,成为一种文化,它代发着经久、耐用、严谨和一丝不苟。

  产品主义,已经不仅仅是产品输入,更是文化输出,这正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不二法门。只有好的产品,才能走出世界,才能在互联网时代乘风破浪。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