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该如何应对第三方平台生态泡沫

  随着越来越多商家希望借助微信作为自己企业的宣传、销售平台,他们自然而然产生了对于第三方服务的需求,比如一家汽车4S店想做一个公众号,在上面发汽车保养的文章,建立一个微网站做预订服务,偶尔在自己平台弄抽奖。这些服务都需要第三方服务商来提供,已经有微盟、点点客等解决方案提供商和易企秀、微帖等小型服务提供商出现了。

  .com泡沫时,大家都认为以后所有的事情都会在互联网上进行,所以每一家企业都很焦虑,都要弄一个网站。在中国,这个需求就养活了大批建站公司。

  微博出现后,大家也看到微博对于企业宣传的潜力,很多商家纷纷做微博,到后期也是死了不少。

  到了微信,历史不断重演。焦虑的商家们又被“xx年前你错过了淘宝,现在你还要错过微信吗?”的广告蛊惑进入微信,大把的预算投入进来,所以很多第三方服务商生意很好。

  微信是一个新泡沫吗?我认为是,实际上所有的新趋势都有一个兴起——被高估(泡沫增大)——大部分参与者亏损离场(泡沫破裂)的过程。但这个趋势本身是真实的,幸存者将真正享有这个趋势带来的红利,团购之于美团、.com之于雅虎都是这样。当然前提是你要幸存。

  我们可以预测一下,随着大量不懂微信营销的商家进场,催生了商家一端的泡沫和相对应的第三方服务市场的泡沫。这时候大部分的钱都被第三方服务商们挣了,虽然它们互相有竞争,但是由于市场较大且分散(微信并没有出面管控!),所以大家都活得不错。之后大部分商家都发现无法从微信中获益,如果这时经济突然下行,微信营销的预算马上就被砍掉。这个泡沫破裂,相对应的第三方服务商没有了生意,也大量地破产,第二个泡沫破裂。市场最后会进入一个平稳的状态。

  我相信微信也知道这一轮泡沫的存在。遗憾的是它似乎并没有从旺盛的泡沫中分到一杯羹。当商家和第三方进行交易时,微信没有去管控这个流程。商家可能去百度上找第三方,或是线下被推销,第三方的服务也是很别扭地和微信本身的公众平台管理后台连接在一起,用户体验也没法保证。

  YY一下,如果我是张小龙,我会怎么去做呢?

  首先我将商家分为两类,一种是尝鲜用户,这些就像是淘宝前期的个人开通的淘宝小店,其实对微信生态没有帮助,只会成为这次泡沫的牺牲品。对于这类人群,我们采取捞一把就跑的原则。

  国人做事一般是一个人做了成功了,马上一百个人改都不改马上全抄。第三方服务中也是如此,有人做了一个H5页面,效果很好,马上大家全抄完了。几十个一模一样的网站马上做了起来。微信应该去调查这样类似的需求,然后把它们汇总起来,在微信后台端提供相应的接口。

  为了管理交易流程,微信应该把所有类似微网站、H5页面等的功能打包成app,让所有的第三方服务商把app提交到app store里。用户在后台看到了,直接可以选择下载。由于企业都有一定营销预算,这个app的付费其实相当容易。同时微信可以作为行业协会老大,防止价格过低,这样可以保证第三方服务商和微信自身的权益,结束现在第三方服务商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既然有那么多第三方服务商在微信上做开发,为什么不直接强制它们使用腾讯云呢?腾讯云可以立刻获得大把真金白银,并且套牢了大批开发者,可以应对阿里云的竞争。

  需要注意的是,微信这样“捞一把就跑”的方法会影响商家进驻微信吗?恰恰相反,微信只是从第三方服务商那里分了一杯羹,并且减少了服务商之间不必要的竞争,还提高了商家用户体验。

  对于那些真正认识到微信的潜力并且本身行业适合用微信的商家来说,它们不会满足于用大家都一样的第三方服务,这部分商家对于微信生态来说很重要。

  这部分商家可能自己招募程序员,或是找第三方服务商深入定制,听起来微信是不是从中挣不到钱了?

  不,微信可以建立一个类似于淘宝旺铺的交易平台,将个性化定制的第三方服务商和有个性化定制需求的商家结合在一起,完全在这个交易平台上进行交易,所有流程微信都可以掌握,平台价格也可以良好管控。这个交易平台才是微信真正的未来。

  历史总是不断重演,微信和当年的淘宝没有什么差别。我们看看淘宝,当年开店免费、流量免费,养活了不少淘宝小店及第三方服务。而做大了之后,建立了要交年费的旺铺平台,实际上就把整个交易管控住了。认识清楚的大商家交多点钱,认真维护,最后成功;小商家被揩了几次油之后悄悄离场。相信微信最后也是这样的结局。

  对于诸位想进入微信生态里的人来说,弄清楚自己的位置,不要跟风。要么看清局势大量投入成大拿,要么干脆别进省得被揩油。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