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如何推广引流?

  关于微商如何推广引流的方法我们都不陌生,但是如果我们都用同一种方法去营销,那么效果差距终究不会太大,这就要求微商们要创新,微商如何推广引流?

  一、微商的折腾

  他们都是在探索创新,这就是他们的生存之道。

  就是这样一个发生已多年的商业形式,历久弥新,2018年又进入一票资本的名单上理由很充分:微商为商品提供了一条有价值的销售渠道,创新和竞争力十足,其组织形式更具社会性,为交易带来了更多可能。

  很明显,微商在商品流上做出了3点创新:

  给商品进行了至少一次的品牌再包

  给商品销售过程赋予了更多个性化和场景化营

  传播和交易的场从公用平台切换到个人社群(微商的整合平台更多是赋能,这里不展开)

  1. 品牌的二次包装

  在传统渠道里,一个品牌的营销定位基本是厂家确认好,经销商的角色就是渠道的角色,提供了垫资和销售的职能,商品营销的能力欠缺,更多是执行营销策略,有时甚至执行这一层也无法落地。

  B2C电商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点。平台和品牌商的联合运营,让品牌在不同平台呈现出不同的营销定位,品牌被赋予了平台的一些定位属性,但是对客户的精准营销仍然做不到千人千面。

  对应微商来说,特别的销售方式,可以更加直接地接触客户,了解客户的需求和痛点。

  再者,微商代理本身,具备一定的简单的营销技能,甚至团队的营销能力,不同的团队对品牌的理解和对客户的感知差异,早就了品牌定位被二次加工后更加的带有了特定人群的属性,更加地细分,虽然稍微粗糙。

  二次加工的过程,同样是商品被场景化推广的过程。

  2. 商品基于客户社群的场景化传播

  微商的二次营销包装,大部分是对商品的场景化个性化包装。所以场景化的包装,主要是商品功能、内涵、卖点等,进行相关场景的带入,增加购买的情感触发。

  场景化包装,一方面是商品卖点的二次提炼,使得更加贴合本地化的需求和喜好,而另一方面为了增加商品的脸谱化和IP化,传播的更多是具备有生活化的素材。

  与之无法分离的是一层层剥落下去的社群,这些社群是社会关系的载体,每个群的群主都是另外一个群的成员,信息和素材得以在社群里面以一定程度演化不断的传播。大部分成员在保留本社群获取素材的大部分内容上,加上自我加工的新的东西向自己的社群再次的传播。

  这样依循社会关系的社群传播过程,是销售场景由大到小的叠落,也是商品信息和素材有大众到脸谱化的演化,整个过程加上服务,真正做到了有感情的千人千面。

  二、这样的创新,带来了主要是4点变化

  1. 商品流转阻力降低,成本更低

  微商销售渠道中加入了人和人关系,让商品流离开了对商品本身100%全方位的依赖:降低了广告成本、人力、营销成本,降低了对厂家的过渡依赖,让商品的流通增加了更多的可能性。

  同时,微商团队成员来源较广,信息在同样的时间可以传播的更远。

  比如,品牌的区域抵抗问题,通过微商渠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

  品牌通过一个区域微商团队切入一个新区域的效率,要比通过传统经销商再转商超落地的效率高(信息传递、信任度、接受效率)。成本缩减节省下来的费用可以投入到其他方面,提升商品本身竞争力。

  2. 营销和服务本地化,品牌传播更高效深入

  微商的主体还是以宝妈为主,而“万恶的市场经济”推动的消费主力也是女性。这样,基于微信社群的微商们可以更加直接的触达用户。

  可以说:对消费需求的把握和理解上,微商要比商超这种组织型渠道理解的更加透彻。

  也因为微信社群的本地化,微商渠道能根据客户的区域性和特异性,对品牌或者商品的卖点进行二次甚至三次的加工。再加工可以做到多个维度,可能基于某些类群的人,或者基于某个社区,或者其他,传达出来的商品卖点更加的本低化和类群化。

  这种极度个性化的营销包装,是传统渠道甚至传统电商都无法比拟的。再加上微商可以从商品精选、个性化推荐、辅助决策、消费趋势、物流售后、实时互动等方面提供“家庭医生式”服务,差异化异常明显。

  自然的,微商渠道对品牌的传播可以比组织型商超更加细致入微。这些细致的服务是品牌方所无法凭一己之力完成的大任务,微商完美的填补了品牌本地化落地的空白。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