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限将至!代购、微商生存战

  电商法实施在即,从动辄万亿级别市场上掘金的个人代购和微商们,他们正在经历什么?在逃税、假货等阴影笼罩行业的大背景下,他们是选择逃离,还是以自己的方式生存?

  11月2日,“TSHOW进口服饰”淘宝店在首页贴出一封道歉信,店主游燕在信中称自己因代购被判刑10年,罚款550万元。消息出来后,更是加重了代购圈的肃杀气息。

  事实上,在电商法实施之前,个人代购们就已经人心惶惶。 “一件货多收50%,国外与国内的价格相当。就算我继续做代购,消费者也未必愿意来找我。”每年美国的“黑五”都会为飘雪(化名)带来丰厚的利润,但今年的“黑五“很可能成为她收获代购红利的“最后时刻”。

  电商法实施后,曾经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万亿级行业将迎来新的光景,对于依附于行业生活的从业者们,他们的命运走向,是不是已经确定?

  为以防万一,11月6日,新新还专门发了一条这样的朋友圈:“如果有接到海关电话的请按下图回答,不要说找代购,不然很有可能让补交关税。”

  她一般有两种代购模式,一是“人肉”代购,二是在日本亚马逊海淘。商品经由网站,先寄到她在日本的朋友家,或是经转运公司寄到香港,由其父母带回广州。为何要如此周折?她对无冕财经坦言:“直接寄到广州要交很多税,在香港转运反而可以避税。”

  新新向无冕财经透露,近期父母带着十几个保温杯在香港过关时,因为包裹体积太大,第一次被海关扣留。“后来父母坚持表示保温杯都是自用,且出示了香港身份证,才侥幸‘逃过’了交税这关。”她透露,以前香港籍人士抽检的几率很小,现在明显感觉海关抽检越来越严。

  海关抽检往往会看包裹的大小。无冕财经了解到,有些代购还会提前将货品包装拆除,让包裹看起来尽量小一点,制造出自用的假象。

  尽管想出各种办法以求蒙混过关,但若真想在“寒冬”前多带点货,并非易事。新新坦言,如今每一次跨境带货,都有种“富贵险中求”的感觉。“走着看吧,若是情况严峻我就不做了。”她无奈地表示。

  11月6日这天,澳洲代购小颖(化名)也在朋友圈发起囤货提醒:“最近海关系统已经开始行动,有客户已经接到海关确认验证短信,有奶粉需求的宝妈们最好囤到明年三月的货哦。”

  小颖向无冕财经研究员展示了10月份在澳洲超市拍下的奶粉货架被清空的照片,“代购声称的缺货真的不是饥饿营销,之后肯定会涨价的。”

  比起其他商品,奶粉的复购率大很多。根据小颖曾从事货代工作的经验,她向无冕财经透露,做奶粉代购的利润非常可观:“从澳洲直航到广州的货物,一公斤就要十几元的运费。针对进口奶粉,还要根据配方的不同进行收税。相比之下,澳洲奶粉代购的价格会比单纯进口低很多。”

  有传闻称,明年1月1日起,将无法代购奶粉、保健品这类事关生命健康的商品,即使可以通过网络平台销售,也须贴有中文标签。

  对此,广州金鹏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詹朝霞表示,早在2016年,就已有法律规定,奶粉、保健品等跨境商品需进行认证并贴中文标签,只是现在电商平台上的信息会更加透明。

  而面对即将到来的高税收,不少代购表示 “心已经凉了一大截”,小颖也感叹“恐怕我们连生存的空间也难有”。

  针对飘雪预计的“每件商品价格将提升50%”的说法,无冕财经研究员向上海亿达律师事务所律师董毅智进行求证,他表示:“从国外进口商品,涉及关税、消费税,以往代购‘灰色地带’的利润也由此而来。化妆品本就是高税收商品,在实施严格规管后,加之上升的物流成本、汇率损失等费用,价格上升50%的说法并不夸张。”

  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虽然电商法落地的执行力度还未可知,但个人代购被纳入电子商务经营者范畴,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跨境电商平台也需要报送商家的信息和纳税信息,增加的税务成本将导致代购在市场竞争中失去价格优势,同时正规化运营也加大了管理的难度和成本。

  10月的一个工作日,美姐(化名)如常踩车出门送货。自行车前篮里,装满了客人预定的30套润唇膏和眼罩。“一般距离近的,我都是亲自跑腿,这样还能省点运费。”客户在网上提需求,美姐线下送货。

  美姐表示,亲自送不仅能省下运费,还能借机向客人介绍产品,因此她绝大部分的订单都是在线下完成。若是出货量大,会由公司直接装箱快递。

  虽然从事微商买卖,但美姐对即将实施的电商法仍不甚了解,她对无冕财经研究员说:“我现在没有缴税,像这种没有凭证的交易,也要缴税吗?如果之后真的要补缴,我觉得公司应该会有办法解决。”

  美姐的淡定,与她的线下经营模式有很大关系。美姐是传奇今生品牌的区域经销商,她的团队有近60名代理。按公司规定,要先经由她向公司拿货,再分销给代理。随着交易量加大,美姐需要一个较大的地方存货,考虑再三,她干脆把自己家当成工作室,“我想如果是真的要查商品纳税的话,也很难查到家里。放在家里的东西都被视为是自用性质吧?”

  此外,据美姐透露,公司里还有很多跟她同级的领队,一般会在外面开一个小型工作室,既用作存货,也方便与客户交流、试用产品。当无冕财经研究员问及这些工作室是否有营业执照和营业许可证时,美姐三缄其口,也不愿意透露工作室的地址。

  在与无冕财经研究员的交流中,美姐多次提到做代理获利颇丰:“一盒眼罩,代理与非代理购买的差价是43元,唇膏利润更多,每一支能赚63元。客户一般是眼罩和唇膏一套购买的,这就意味着,只要成功推销10个客户,就能获得上千元净利润。”而美姐这样的上线代理还能从中抽成。

  美姐几乎每天都发朋友圈,内容既有买家秀,也有近期的销售成绩。“电商法现在有具体的细则了吗?要纳多少税?是不是避开微信转账就可以了?”谈话临近结束,美姐还是忍不住提出疑问。

  卖衣服的Amy(化名)与美姐同样是微商,但比起美姐,她对即将实施的电商法有一定了解。在Amy的朋友圈里,只有服装的推荐语跟图片,没有任何价格标注。“我只放一张图,监管部门就不能判定我做微商了吧。”她解释说,这是为了避开电商法对微商纳税的“监控”。

  Amy销售的所谓“”,其实都是由厂家仿造品牌服装版型生产。“不仅是版型,材质跟品牌服装也是一样的。之所以能这么便宜,是因为缝制的时候某些花纹不够对称。有些不同,那些大牌子也告不了我们。”Amy还向无冕财经透露,有途径拿到大牌服装淘汰出来的次品,“很划算的,只有一丁点不同,绝对都是大牌材质。”而对于具体是哪个厂家生产,Amy始终说不清楚,表示自己只负责推销,其他的不太了解。

  Amy提到的“”,是当下不少微商产品的缩影,随着电商法的实施,无论从产品还是税收,微商面临的监管力度都将加大。

  “规管并不限制于微信朋友圈的定义,更多的是从交易的实质角度出发。难度肯定会有,但并不是无操作性。”董毅智认为,就技术层面来说,区块链、大数据应用、平台经营者与纳税部门以及工商部门间的数据交换也会完善税务信息的整合,与此同时,各种交易的支付都是通过支付宝或是财付通进行的,监管部门都能检测到相关的交易情况。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