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营销实战:教你如何把粉丝变成群

  第一步:维护核心粉丝群

  对于一个没有多大能量的运营者而言,一开始不应该想着如何把粉丝变成社群的问题,而是应该思考如何建立一个核心粉丝群。

  所谓核心粉丝群是对运营的品牌或个人有深度认同的,大家彼此可以坦诚沟通的小伙伴在一起的群。

  这种群的特点是放松,大家都在一种放松的环境里沟通,无拘无束,群的规矩没有太多条条框框,让大家在轻松氛围里互相认识,互相了解即可。

  通过这种核心群一段时间运营,运营者可以开始建立对自己目标人群的深入了解,熟悉大家聊天的语气,表情,形成一种群体沟通的亚文化(不同的人,不同的社区,不同的产品,亚文化可以完全不同),这种亚文化有可能要通过发掘有一定运营能力的群内小伙伴去复制。

  否则一个运营者是无法管理社群的,要提前维护核心群粉丝,在核心群里找到能够帮助自己运营的小伙伴。

社群营销实战:教你如何把粉丝变成群(图1)

  如果做社群运营,一开始没有养核心粉丝,直接建设大群,会出现种种管理上顾此失彼,缺乏支撑点的弊端。等正式开始运营社群的时候,这些小伙伴就作为一个社群的种子用户加入,引导社群往良性的方向发展。

  核心群的维护我们推荐准入制,必须设置一个门槛,不能打着核心群的名义,盲目进人。

  第一是群主邀约制,没有得到群主邀约的人,一律没有资格进入;

  第二入群必须接受群的文化,我们的群文化是“一入秋门深似海,从此节操是路人”,如何体现这一点,我们规定入群必须爆素颜照,接受大家调戏,一轮调戏下来,适应的人自然喜欢,不适应的人也不勉强,退群自由。

  第三本群总数量有限制,我们的人数永远不超过 69 人(69 也是一个没有节操的数字),如果群员达到 69 人,进一个就 踢 一个。

  第四我们 T 人没有什么规矩,基本上是长期潜水的人会被 T,在本群说话找不到参与感的会被 T。每半年我们会主动清理一次。

  第五我们会主动发现新人要求加入核心群,这样整个群每年都在动态更新成长中。

  当然核心群主要职能就是扯淡,我们经常玩匿名,爆照调戏,各种截屏对话晒节操等等,基本上可以理解为一个无节操刷屏群。但是这种无节操刷屏过程中因为大家培养了真正的感情认同。

  真要做正事时,会组织大家成立专门的临时讨论组开展工作,讨论组工作结束就关闭,不断动态延伸。

  核心群群员我们因为有感情,所以做了有质量的工作,一律打赏,而且一般而言我们打赏金额比外面市场价格要高,最关键的是,在秋叶这里,已经对大家的才华有深入了解,可以因人定制合理的工作,所以大部分业务,我们不需要改稿,顶多两稿就过。如果发现有问题,马上终止,不折磨人。

  在准备成立普通学员群的时候,会引入一部分核心群以老师和群管身份提前进入,即可以分担管理压力,也可以引导群的运营,比如在线分享的时候,核心群小伙伴会主动引导人气,提醒秩序,这比分享者自己出面做效果要好得多。

  第二步:发展第一个社群群

  等有了核心粉丝群,在运营开始的时候,我们得想清楚什么时机是我们加群的好时机?

  我们应该建立怎样的群好?我们在进群后应该提前做点什么?

  要想清楚这些,我们先得回答第一个问题:

  要认识到群是“短命”的!

  在中国网络上长期泡的人,恐怕都有过加入某种群的经历。一开始是激动和兴奋的心情,

  但当怀有良好愿望加入一段时间后,却发现群里充满灌水,刷屏,广告,甚至两个群友一言不和,变成争执,愤而退群。

  而群主也会因各种琐事纠结,人数还不能太少,少于 30 人不成群,超过 80 人就开始热闹,超过 500 人又乱糟糟的不好管,不出半年,大家慢慢不再发言,就成了一个死群。

  任何事物都是有生命周期的,大部分群都是经历了如下图所示的生命周期模型,一个群走完整个生命周期模型长则六个月,短的甚至只需要一周。

  社群营销实战:教你如何把粉丝变成群

  社群营销实战:教你如何把粉丝变成群

  我们必须认识到,即便是出于商业目的主动管理一个社群,在运营非常好的情况下,群

  也是有生命周期的,这个生命周期大概在两年左右。

  为什么是两年?

  第一:

  来自我们自己对过去论坛坛主活跃度的观察,一个论坛热心坛主往往坚持时间很难超过两年,同样一个群的热心群管也很难超过两年,即便是专职团队管理,两年内群的运营给社群群友带来的新鲜红利也消失殆尽。

  第二:

  是因为一个群在两年的生命周期内一般而言已经完成商业价值的转换。即便是死忠品牌粉,你的产品又不断升级换代,那么在两年内,从商业上讲,该挖掘的商业价值也挖掘得差不多了,继续维护成本会超过回报。

  说出这种真相是很残忍,但是怎么办呢?这时候群可以尊重大家意见不解散,但也不需要刻意维护。

  如果群里面还有个别积极热心的粉丝,可以把群转移给他运营和管理。

  如果群里面发现个别值得长期交往的粉丝,可以邀请加入核心群。

  认识到群是短命的,对运营有两个启发:

  1、不要过度投入,群走到生命周期尾声了,不骚扰别人就是美德。

  2、要设计一个在群生命周期结束前就能完成营销的产品。

  要找到人加群的理由!

  人是社会性动物,有合群需要,不愿意孤独、独处。良好的人际关系为人们的交往提供了条件。

  没有网络的时代人就因为种种原因结成部落、群体、圈子等形态的组织,等到了网络时代,兴趣相投者自然有了也有一个聚集在一块相互沟通交流的需求。

  群是为了满足人的某种需求而建立的,我们先谈谈建群的共同动机。我们调查发现,所有的群无非是基于以下 6 种理由建立。

  社群营销实战:教你如何把粉丝变成群

  在这六种群中,基于组织关系或同学老乡关系的群也许是维系时间最长的,但这种群未必能保持活跃度。

  能够长期保留活跃度的群要么是有共同兴趣的交友群,要么是有共同成长的学习群。

  宣传群和生活群,往往是临时性群组,前者很容易被 T 出群,后者在生活交集结束后不需要继续维护这个群关系,或者大家本来就是好友,在其它群组里也能会见。

  如何商业化运营群

  我们做商业化运营,就一定要认识清楚,我们能为别人提供的价值是什么?

  比方说微信群,你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坚持发红包,就有人打死也不走。但是只出不进讨好用户的做法未必合适。

  那么建立一个群,你的定位到底是学习群还是交友群?为什么你的定位能吸引目标人群加入?这其实是个大问题。

  很多人建立一个群,想法很多,比如交友交换资源啊,一起共同成长进步啊等等等等。

  一个群想法太多,其实运营就会变味,为什么,我们下面会仔细展开。

  对于群员而言,加入一个群会得到怎样的回报呢?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进来收获很少,即不能收获人脉,也不能学到干货,干脆退出。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一半一半,能学到一些东西,但是也要忍受很多刷屏骚扰,分散工作注意力。

  有的群大家会觉得收获很大,这种收获有的是一次性点破思维的局限,有的是认识了一个好朋友,有的是通过持续分享获得了成长,特别是收获成长的人会觉得自己找到归属感。

  这是普通人加入群的动机,但是为什么一个群主要维护一个群呢?

  群主又会因为那些动机去建群呢?

  第一个原因是销售自己的产品,服务客户或潜在客户。

  案例一:有朋友组织一个户外运动群,主持人经常带领大家一起户外运动,结交了很多朋友,把大家都培养的很专业,主持人同时开有一个户外运动用品店,也很专业,价格大家都能接受,现在是群越来越火,店越来越火,大家身体越来越好,心情越来越舒畅。

  案例二:我一个朋友搞一个十字绣,也搞个群,分享绣花经验,分享完了就可以推销淘宝小店。

  这种基于经济目标维护的群反而有更大可能生存下去,因为做好群员的服务,就可以源源不断获得老用户的满意度口碑和追加购买。

  特别要指出的是,在线教育培训会组织大量的学员群进行答疑分享负担,本质上也是销售产品和提供客户服务。

  第二个原因是形成自己的人脉圈。

  不管是基于兴趣还是为了交友,社交的本质就是为了构建自己的人脉圈。这是任何一个职场人士都会去努力维护的关系。

  群主不是一个正式组织的负责人,但是他维护一个群就是希望在线下可以成为一个非正式关系里面的联结人,获得联结人的影响力。如果他通过群成功组织群员进行一些活动的话,就能逐步在一定圈子里面形成自己的网络影响力。

  第三个原因是一起学习和分享。

  这种群主是想吸引一批人一起共同学习和分享,构建一个网络学习小圈子。学习是需要同伴效应的,没有这个同伴圈,很多人难以坚持学习,他们需要在一起相互打气相互激励,比如考研群很多就是这样的。

  第四个原因是打造自己的品牌。

  利用群的模式,如果能快速裂变复制的话,有的群主是希望借助这种方式更快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影响力。

  这种影响力因为网络缺乏一定的真实接触往往能让新入群的成员放大夸大群主的能量,

  形成对群主的某种崇拜,然后群主通过激励、分享干货、组织一些有新意的挑战活动鼓励大家认同某种群体身份,最终借助群员的规模和影响力去获得商业回报。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