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从打工到做掌门人的创业

  从靠打零工挣学费的大学毕业生,到成为“三世唐卡”艺术公司的掌门人,拉欧达布只用了3年的时间。如今,他生活的全部就是唐卡艺术创作,他设计的创意唐卡很受当地人的欢迎,“老人过来,会脱帽行礼,双手合十祷告,人们能接受,我创作才有心。”他把自己的工作室形容为修行洞,“画唐卡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不能光为了钱,要传承好这门古老的绘画艺术,不要让它断层。”

  曾在奥运场馆打工挣学费 大三已规划好人生目标

  拉欧达布的老家在西藏山南地区加查县拉绥乡,全家七口人依靠农牧业为生,家庭年收入仅为800元,3个妹妹因为家庭条件困难均中途辍学。2004年9月,拉欧达布从江苏省南通民族中学考入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农业工程专业学习。他是从拉绥乡走出来的第二个大学生。大学期间,拉欧达布通过助学贷款和打零工来完成自己的学业,“图书馆-食堂-宿舍”三点一线,每顿饭钱不超过5元,每天半份荤菜,每周一袋牛奶。”拉欧达布每个月所有花销为250元左右。偶尔,拉欧达布也会和同学们走出学校放松一下,“来北京后,我就去了圆明园,学生门票是5块;还去了一次中央美术馆,我比较喜欢绘画,那里举办一个法国的美术展览,门票是10块。”拉欧达布对这种生活感到非常满意,因为他心里始终有一个梦想,“我从小就喜欢画画,也许是受家庭的影响吧,小时候看到好多的彩绘,在我们当地画唐卡的人地位很高,很受人尊重。”但画唐卡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十五年到二十年才能出师,而且收入不稳定,拉欧达布的父母都是农牧民,他们的想法很单纯,就是希望儿子能上个好学校,将来找个好工作,不要再像父辈们过着土里刨食的苦日子。

  拉欧达布一直按照父母当初的设计在大学里学习农业工程专业,课余时间他才拿起画笔进行创作,但画画的时间毕竟有限。到了大三的时候,拉欧达布看了很多励志的书,眼看就要毕业了,他突然有了一种冲动,“我的人生应该由我自己决定,自己还是比较适合绘画类的工作。”怎样的人生才有意义,拉欧达布想了很多,他也在不断规划着自己的人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心里才没有遗憾。”因为他熟悉并热爱自己的民族文化,他选择了唐卡作为自己绘画的突破口。 这一年他23岁。  弃”国考“去创业 创意唐卡缘于一个梦境

  2008年大学毕业后,拉欧达布回到了拉萨,他说他喜欢拉萨,喜欢拉萨的文化氛围。以他所学的专业,在拉萨农牧系统里找一份稳定的工作并不是问题。当年西藏地区也公开招录国家公务员,在西藏99%的大学毕业生会参加公务员考试,因为一旦考取,那就意味着找到了一个铁饭碗。拉欧达布凭着自己的实力参加公务员考试胜算的把握应该是很大的。父母也希望他能找个铁饭碗,先把自己稳定下来。为了心中的”唐卡梦“,拉欧达布考虑再三后决定放弃“国考”,铁饭碗不是他的最终目的。为此他和父母做了一次长谈,最后淳朴的父母没有说服他,只是说你自己的事情自己决定,只希望你将来能过得好一点,真到了过不下去的时候,你还记得回家,家虽穷,但它永远是你的家。拉欧达布眼含着泪水别了父母回到了拉萨。他要从零开始,为了那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他要在人海茫茫的拉萨去闯去拼,去开拓属于的自己路,就是失败了,他也问心无愧。

  2008年8月,拉欧达布拜在了当地画唐卡的名师次仁旺堆的门下,专心学习唐卡绘画艺术。唐卡,是藏语的音译,指的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是西藏文化中非常重要的艺术形式,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2006年,唐卡被列入中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在西藏跟老师学唐卡绘画技术是没有收入的,拉欧达布是一边打工一边学。他在一些安居工程里打过零工,为家俱厂画过水彩画。在这三年半的时间里,为了生存和发展,拉欧达布卖过自己创作的唐卡,也销售过一些旅游产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次仁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拉欧达布学习异常刻苦,再加上他极高的天赋和悟性,进步很快,逐渐就掌握了唐卡这门艺术的基本绘画技巧。之后他也参与到一些大型唐卡的绘画创作当中,不断地积累了一些唐卡创作经验,“画唐卡50%靠口传心授,50%靠教科书,自己要不断去实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才能学得精深。”

  2011年2月,拉欧达布成立了“三世唐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开始组织团队进行唐卡创作。可是万事开头难,刚开始他创作的唐卡基本上无人问津,有时一两个月都没有接到订单,这样下去生存都有问题。拉欧达布经过反思终于发现了问题的根源,“因为唐卡是宗教用品,佛像和人物是不能违背佛经的旨意的,风景、构图、技法等装饰部分是可以改变的。”为此,拉欧达布又苦苦钻修了佛经,认真临摹了一些寺庙的大型壁画,对一些宗教故事和人物了然于胸。逐渐他创作的唐卡开始有人“请”了,之后他开始尝试对唐卡绘画艺术进行创新,他创作的《来的天堂》让他在当地声名远播,创作的动因则是缘于他的一个神奇的梦境。   在创作《来的天堂》这幅作品时,打了几次草稿拉欧达布都不满意。一个午后,他画着画着太累了就进入了梦乡,梦境的场景就是他所看到的天堂,他一觉醒来后,迅速落笔,在画布上勾出了他的“梦境”,他自己称之为是神来之笔,“天天画神佛,和神佛有心灵沟通,才有了真实的梦境,我相信梦境,我为此祈祷,这是神佛的开示。”当然在传统的技法基础上,他吸纳了老师的技巧和13世纪壁画的绘画风格,形成了他的创意和风格。他笔下的主佛看上去很大,五官冲击力强,线条丰满。同时,拉欧达布结合了现代的绘画技巧,对传统绘画在构图、散点透视等方面作了改进,使《来的天堂》这幅作品中的神佛呼之欲出,栩栩如生,且意境深远,可称之为难得的神品,当虔诚的老人看到这幅作品时,“会脱帽行礼,双手合十,祷告诵经。”

  梦想开个人画展 实现唐卡产业化

  记者在拉萨街头听到了当地人编的一句顺口溜:“买藏香,请唐卡,上师庙里看早霞”,这是说游客来西藏一游必须经历的“三俗”,其中唐卡作为西藏绘画艺术当中的一支奇葩,在旅游市场中也是炙手可热。拉欧达布的团队除创作大型唐卡外,也在旅游市场销售一些精品唐卡。他认为在唐卡艺术领域里,唐卡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化运作,自己正在规划,下一步从画布到创作全过程实现产业化运作。传统的唐卡画布是由虫子吐的丝编织而成的,可放置几千年不腐烂,但画布的配方都密不外传,由于这种画布工艺制作复杂,产量很低,不利于大型唐卡的创作,而拉欧达布已经尝试创制一种新的画布,可以和喷绘机连在一起,唐卡中的佛像一般都是定型的,用电脑绘制更标准一些。这样唐卡的白描就可以用电脑喷出来,再手工上色。拉欧达布说他可以延长这个产业链,“可衍生出专门生产画布的公司,为整个唐卡产业供应画布,也可产生专门从事初加工的唐卡公司,只制作白描图案的画布来供应市场,加上专门从事销售的团队,自己就做这个产业的领头羊。”这个产业化的过程需要一笔资金,而拉欧达布现在唯独还缺乏资金,但他现在并不着急做这件事情,他说要继续练功,“画唐卡就是一种修行,不仅学技法,还要学修佛经,过去只有获得格西学位的僧人才能有资格画唐卡,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和佛学修养境界,才能创作出更好的作品。”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