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分销助农村电商突破困境

  以天猫、京东为代发的电商平台在2015年“双十一”创下了近千亿的记录,然而众多销量翻倍的产品中却没有农产品的身影。农产品也似乎总与电商平台水土不服。与此同时,以微商平台为代发的社会化销售,却为农产品打开了一条去中心化的销售新路。

微分销助农村电商突破困境(图1)

  如果光看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利润,很难不让人不动心:威海青皮无花果,地头收购价每斤8元,电商平台零售价每斤35元。外行人拿计算器一算,一斤有27块钱的毛利,刨除费用,一斤挣10块钱,卖一万斤就是10万块。然而,蜂拥而至的电商平台却没能在农特产品上做出应有的成绩,有数据显示,目前涉农电商企业已经超过31000家,仅有1%的农产品电商盈利。

  电商依靠导流获利的“流量模式”,在信息沟通上与农产品的特性相背。电商平台向顾客推荐商品,主要依赖推荐位和搜索排名。淘宝主页上琳琅满目的商品背后,都是高昂的流量费用。卖家如果不购买直通车或者推荐位,产品永远都不会出现在网页。对于西瓜这样的农特产品,消费者从文字+图片中永远无法了解“口感”、“甜度”、乃至“肉多”这样的信息。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每个个体的力量都得到了极大程度的彰显,成为了一个新型的零售终端,也称为一个社会化的销售渠道。微分销帮助企业建立社会化销售渠道,同时也帮助分销商寻找优质的农特产品。

  社会化销售不仅可以快速聚拢销售者,而且农特产品“尝鲜”的转化率在社会化销售的机制下也得到了提高,其次,新农人最关心的“品牌”问题,通过360shop微分销系统,也可以得到解决。对于农特产品的未来,传统电商平台不能帮助农特产完成产品到品牌的进化。社会化销售这样的去中心化模式,才是农特产品跨越地域限制,打造民族品牌的最佳选择。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