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商身处商业界的那个方位

  我们窥探的商业世界究竟是那样?我们平常所说的微商,使人爱恨交加这又是怎么回事?微商在商业世界身处那个位置?并且对怎么做微商,有哪些参考价值?从今天开始,我们来讲一讲该商业世界,究竟如何来做微商呢?

  一、商业本质

  1、中国商业历史起源

  根据考证,中国古代商业产生于先商时期,初步发展于秦汉时期,夏代的商国人就开始了经商行为,商国第七任君主王亥为中国商业始祖。

微商身处商业界的那个方位(图1)

  在周武王灭商后,买卖这一行,周朝的贵族肯定是不会去做,可当时的庶民要种地不可以做买卖,而商品买卖又为社会所必需,商朝一些失去土地的遗民为了支撑生计,东奔西跑地作买卖,时间一长,买卖商品的商业变成商朝遗民的重要行业。日子一长,就变成一个固定职业。周人就称他们为"商人",称他们的职业为"商业"。

  该叫法一直持续到今天。

  通常来说,商业源于原始社会以物易物的交换行为,它的本质是交换,并且是基于人们对价值的认识的等价交换。

  当下,商业是一种有组织的提供顾客所需的商品和服务行为。很多的商业行为是利用以成本以上的价格卖出商品和服务来赢利。

  2、商业的场地变迁

  在“物物交换”时代,必须到对方家中交换,这样极为不便捷,所以人们就制约详细的交易地点与时间,后来交易地点渐渐稳定化,就变成了集市。

  集市——商业地产的雏形,其作用就是连接商品及需要商品的人。后来变得更加固定,就演变成了今天的"商业地产"。

  百货商场——商业地产的发展,带来了百货商场。

  后来,出现了连锁商店与超级市场。

  再后来,出现了电商(电子商务:电子商务是借助微电脑技术与网络技术进行的商务活动)、微商。

  3、商业的元素之一——商品和供应链条

  一件商品从设计,生产到销售市场的整个链条:D-M-S-B-b-C。

  D=Design(设计),指产品款式的设计过程;

  M=Manufacture(厂家),也有人称其为工厂;

  S=Supply Chain(供应链),通常指的是总代理、省代理、分销商、经销商等机构;

  B=Business(大B,商场),指的是大卖场、超市、连锁店等;

  b=business(小b,商店),指的是夫妻店、地摊等个人销售者;

  C=Consumer(消费者),也就是最终端的客户。

  我们一般把"D-M"称为创造价值;把"S-B-b"称为传递价值。

  我们能够觉得打造价值的成本为"制造成本",而传递价值的成本为"交易成本"。

  我们清楚交易成本不能防止,没有交易成本就没有商业社会,

  从"货"角度看,一件商品(比如鞋子),假设制造成本为100元,交易成本为900元,零售价就是1000元。

  在这的话,我们就要提到"定倍率"概念,定倍率=(制造成本+交易成本)/制造成本。那么这双鞋的定倍率就是1000元/100元=10倍。大家一直在试图优化供应链,降低交易成本。

  4、商业的元素之二——消费者(人)

  人: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人就是流量,研究人,就是研究"流量经济"。

  详细来讲其实就是"销售漏斗公式"。

  销售额=流量×转化率×客单价×复购率

  万达与阿里巴巴都是"吸引流量,再出售流量"的商业形式。

  若是我们觉得万达是商业地产,那么阿里巴巴就是"网络商业地产";若是将阿里巴巴叫作“流量经济“,那么万达就是"线下的流量经济",其商业本质没有太大的不同。

  万达利用租金来出售流量,假设一家商铺的租金是10万元/月,一个月有1000人进店,那么该商铺的流量成本就是100元/人(10万/1000人=100元);

  你在淘宝和天猫上开了一家新店,刚开始根本没有流量,这时候你能够购买"淘宝直通车"按点击付费的竞价排名投放广告,这就是流量付费。

  5、商业的元素之三——结构场

  有了人与货,那么利用那种的东西将两者连接起来?任何一个商业形态都有完整的"场",从小时候乡下集市、后来商超、再后来电商平台等,其有三种东西如水与电一样不断连接、流动与交互,它们是"信息流、资金流与物流"。任何一种商业形态,无论是线下、线上本质上都会有这"三流"。

  信息流+资金流+物流,是构成商业的结构场,任何商业形态都能够拆解出信息流、资金流、物流,用阿里巴巴的话语体系来说,商业其实就是将最终付钱的"人"(消费者)与"货"(商品)连接在一起的"场"。

  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在解读“新零售”讲:

  围绕着"人、货、场"中全部商业元素的重构是走向新零售非常核心的标志,而其关键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构是不是有效,能不能真正增高效率。

  商业的本质就是连接"人"和"货"的"场";而"场"的本质,是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的万千融合。

  二、目前商业形态

  1、 亿元赌局,马云输了没有?

  2012年,马云与王健林的许了“亿元赌局”,2012年度“CCT微中国经济年度人物”现场颁奖对话中,王健林与马云有一个对赌:10年后,若是电商在中国零售市场份额占50%,我给他一个亿,若是没到他还我一个亿。究竟谁赢,谁输?

  若是冷静的研究数据就会发现,到现在为止,互联网电商销售额其实仅占中国社会消费品总额的20%左右。你认为马云输了没?(到2022年电商销售额占比超过50%)

  2015年左右,高歌猛进的互联网电商渐渐遇到了问题:电商用户的增速明显开始放缓。大佬们大举进军传统零售业,一场由互联网流量危机引发的新零售变革,就这样拉开帷幕。

  2、不约而同提出新零售

  2016年10月13日上午,雷军提出了“…零售新业态…2015年起就在实践新零售”;下午,马云提出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科技、新能源”的“五新”概念;很快刘强东提出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概念,称为“无界零售”。(前三次零售革命:百货商场、连锁超市与超级市场)

  3、新零售为何物?

  还是引用阿里巴巴集团CEO张勇曾在解读“新零售”讲:

  围绕着"人、货、场"中全部商业元素的重构是走向新零售非常的标志,而其核心就是商业元素的重构是不是有效,能不能真正增高效率。

  效率,是新零售的核心。

  剩下的是如何才会借助新技术,提高零售的效率!该话题,我们在以后一一分享,请关注本群不要走开。

  三、微商形态

  360百科对微商下了一个定义,是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空间,利用社交软件为工具,以人为中心,社交为纽带的新商业形态。我认为该定义不错,可以更好地把微商的本质讲明白。

  一是移动互联网空间,就是现代通讯技术、互联网技术上的商业。从商业三元素看,结合了人与结构场,两大要素,尤其是结构场元素,信息流、资金流通过互联网软件技术已经可以重构。

  二是专注在专门的品类,社交软件,以人为中心。从商业三元素,注重的是人、流量。

  三是以人为中心,人能够打造价值、传递价值。从商业三元素看,微商不仅能设计生产产品,并且可以传递产品价值。

  主要,你从什么角度切入了解微商、定位微商、以及怎么做微商?我们不要盲目跟风、人云亦云,微商并非简单的朋友圈卖货,单纯的朋友圈卖货在产品的质量、品类的选择,物流、维权等方面几乎为零,充斥着大量非法暴利的三无产品。

  早期,有一批人借助朋友圈的红利期一炮走红,利用朋友圈入口的第一波红利迅速致富,由于该种代理分销的裂变效应及低门槛、零成本式的病毒营销,微商在朋友圈内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所以朋友圈形成了最早的微商C2C雏形。

  随着微信官方对朋友圈恶意营销的严厉打击及用户对微商广告的深恶痛疾,早期微商被动进行了洗牌。如今微商再度悄然崛起,可大家身在局中又不自知。

  未来的商业世界有两种人

  一是熟悉商业套路,会使用商业兵器的赢家

  一是盲打莽撞、稀里糊涂入行的韭菜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