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社群,自动裂变分分钟,你学会了吗

  很多培训机构的负责人普遍认为,家长社区只是一个简单的家长群体。比如说英语机构有“儿童英语作文分享群”,但大部分只是一群家长在看“英语作文”,并不是真正的社区。

  今天我就和大家分享一个独特的方法,一个独立的视角,带大家去学习不同家长社区的建设和运营。

  什么是家长社区?

  那么到底什么是“家长社区”?家长社群的焦点是“社会”。

  有的学校建了群,然后经常发学生上课、老师教学活动的照片,给家长看一些教学方面的东西等等。;但有些学校会成立家庭教育小组,校长会邀请一些家庭教育领域的专家或自己担任讲师,定期进行家庭教育讲座。

  但是今天的共享社区建设和这些不一样。

  每个人都需要明白,在一个真正的家长社区,家长加入社区不是为了某个领域的专家或者明星。

  如果你经常邀请一些专家和导师在你的小组里分享,这一步是对的,但是如果你没有把握好这个度,这个小组的家长很容易成为“专家”的粉丝,而不是机构的粉丝。

  而且如果讲师停止分享,家长也就失去了积极性,这样群体就逐渐平静下来,用户也就不再活跃。这样的群体不是一个社区,只是一个群体。

  社区具有社会属性。如何判断你所在的群体是不是社区?其中一个标准是看父母加入是因为明星还是专家,还是因为组织。如果是因为这个组织加入了,那么它就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就是社群。

  第一,社区建设

  微信群有一个生命周期,一般只有三个月,开发过程一开始是活跃的,然后过一段时间就沉寂了,最后要么成为垃圾群,要么成为广告群。 但如果你有一定的操作规则,设置了门槛,你可能活得更久。

  组建团队的第一步:

  建立社区的第一步是精神社区,其次是利益社区。所以第一步是找一个群体目的,找同类型的人组成一个社团。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价值观。要做到这一点会有点困难,但会持续更长时间。

  组建团队的第二步:

  群体建立后,要确定结构,群体结构决定社区的生命周期。

  组建团队的第三步:

  取决于群体输出,一个群体能不能生存,能生存多久,与群体好友是否有共同价值观密切相关。但最终一定要有一个目标去产出,这个目标决定了社区的价值。产出是改造未来的重要基础和渠道。

  当然输出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比如演讲讲座、视频讲座,或者咨询答疑、一起跑步、一起阅读等等。

  组建团队的第四步:

  操作能力。巧妙新颖的操作决定了社团的生活,所以导出的时候要有一些操作,社团要注意塑造几个,第一个是仪式感,组织感或者温暖感。

  组建团队的第五步:

  标准化复制。以上四个步骤全部完成后,可以尝试标准化复制,即可以大规模扩展社区。

  二,社区招生裂变

  大家分享一下社区招生的裂变吧。

  鱼塘营销理论的裂变

  建议你看看鱼塘营销理论。其与网络社区转化的本质是一个理论体系。

  首先要搞清楚目标客户是谁,他在哪里,搞清楚鱼塘在哪里,找到鱼塘后设饵。这个诱饵是否对目标用户有效至关重要,因为我们通过这个共同的价值吸引他。

  反思一下,其实我们转化客户订单也是如此。我们通过校门发传单,把用户拉到培训点,然后培训老师和用户面对面交流,了解孩子的情况,给出“诊断”……不就是一步一步的转化吗?

  转型之后,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行为重新销售,重新转型。比如现在很多培训机构都是0元或1元开班,用的是第一步(诱饵)。

  通过超低成本班抢占入口,先把学生介绍到机构,再通过严谨的教学服务留住学生,展示师资力量,教学质量等。,并改造晚班。

  但是这种0元类的模式有一定的风险,如果流失率大,机构很可能会亏损,慎用。

  在线主动引流裂变

  现在很有必要通过一些网络活动来做招生引流,比如微课,直播课。

  不知道你平时有没有观察过微信官方账号的数据。现在微信官方账号开通率很低。如果开通率达到5%,则被视为优秀数据,平均3%左右,阅读量的60-70%来自朋友圈,证明微信官方账号的流量远小于朋友圈。

  你也可以想象,如果微信官方账号开通率为3%,假设你有5万个粉,1000多人开通;如果操作一个个人微信号,好友上限是5000,相比在朋友圈看书远远大于微信官方账号。

  但是微信朋友圈也分上、中、下三个档次,最底层的朋友圈是全是广告的那种。这种人的朋友圈一般都是黑化的。就拿招生简章来说,三流招生简章基本都是硬邦邦的,最简单粗暴的,但实际转化效果却是个问号。

  那么更高一层的朋友圈会强调自己有什么,因为他们知道自己对学生和家长有什么样的吸引力。比如我们有清华北大的学生,有完善的教研团队,就等你来了。这样的朋友圈比最底层的要好。

  而最高的朋友圈呢?

  一流的朋友圈能很好的传播口碑,因为“个性化”。

  教育行业的培训有两种,一种是提高分数,一种是取得成绩。如果是考试,完全按照分数来。家长看到孩子成绩提高会分享。如果分数没有提高,可以尽量把结果外化。

  比如组织一些活动,邀请家长和孩子参加假期。父母看到孩子这么开心,参与感会特别强。有了这种强烈的参与感和组织感,组织鼓励家长与朋友分享活动消息。这不是外化吗?也能达到沟通的效果。

  最后,对于教学培训机构来说,目标用户无非是家长和学生,我们通过一些活动和内容吸引用户加入我们的群体。

  家长加入群时,要对用户进行分类,筛选同类人,保证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价值观和输出目标。

  建立小组分类后,根据不同的小组安排不同的老师给小组输出,比如讲课,在线答疑等。生态池建成后,通过一些可操作性的措施,不仅可以促进转化,还可以将用户转化为学生或家长,不断推新和循环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