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均涨粉1000,助力销售100亿的公众号是如何运营的?

  大家好,我叫张军,现在负责硬蛋的新媒体部门。我相信大家很多都是奔着下面几个数字,两天增粉50w,日均增粉1000,公司公众号三年销售100亿 而来的。但是我想说的是新媒体是一个很系统的工程,增粉是一个很水到渠成的事情,把线做对,粉丝自然会转化过来。千万不要进入我说的数字误区。

  大家对新媒体的误区

  ——

  低成本|有捷径|高回报

  这里讲的误区主要是有些人认为新媒体是一个低成本又接近高回报的事情。

  第一,我想讲的是任何一个红利改变也只是这个行业中踏踏实实做事的人,永远不是没有任何准备的人的机会。就是说想把一个公众号做起来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自媒体做的好的人,两个前提:第一个,他真的有料;第二,他人缘好;而做公司新媒体的前提,我认为依然是两个:第一有料;第二网感好。

  第二,没有捷径。这个行业跟其它媒体的形态和传播渠道相比,技术手段没有变。如果非要说有变化,变的是人们的视野跟做事的效率,对人的要求反而是更高的。这也是目前微信增粉红利期过后,一些传统媒体人和一些公司出来做媒体反而比草根做得更好的原因,这也是我越做越心虚,越感觉自己能力不足的地方。我也开始从一些传统广告或者传播学书中来找我欠缺的一些东西。

  第三,它的成本已经变得不低,而且这个行业变得太快。我自己总结的一些方法和经验,过一段时间可能也会失效,一切可以即成的经验都不值得你去再学习,反而每个公众号都是你从每个公众号里感觉可以学到的点,这考验你学习的能力。

  第四,千万不要抱着打口号的心态做公众号。而是在交易中,你看一下你公司业务跟新媒体有哪些可以结合特别紧密的地方,就是做一些公司业务方面的事情会好一点。

  自我能力提升

  第一就是技能下沉。新媒体对一个小公司来说,绝对是一个非常有杠杆效应的一环,跟各个公司部门都有非常深的接触,所以说对公司业务的熟悉非常有必要。因此建议一个人在做新媒体之前,起码要把市场方面的文案策划活动相关工作做一遍,反而再去做会更好一点。

  第二,业务下沉。找到你帐号目标人群多跟他们交流,你帐号会做得心应手,我在做3W找一些创业人去聊,在这里面发现人真的是传播发展的尺度。

  第三点,思维模式的下沉。我自己有一句座右铭,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在与之相应的更高层面。后面我也会把这句话,我平时是怎么用的告诉大家。

  讲这么多虚的,我下面讲以我的经验说说,微信运营应该做哪些部分。

  一个微信运营的自我修养

  ——

  互动|数据|推广|内容|排版

  把自己变成爱钻研的逗逼

  第一个阶段我是在优米网做王利芬老师的微信公众号和扎堆运营助理,在这个过程中我没有帮她发过一条内容。我做的第一件事情是把她微博的五千多条推送以及下面的评论都看一遍,把转发量大的做笔记,我认为这个阶段对我影响非常深,能使我更好的研究媒体的属性,培养网感,这是非常重要,也是我现在看热门微博评论的习惯,所以微信运营第一个就是把自己变成爱钻研的逗比,非常有必要。

  从小白到成熟的过程

  第二个阶段,是我在3W从一个小白到熟练的过程。在3W刚开始也是很机械性的去复制文章给大家转发出去,但有一天我突然感觉这个平台无论从内部还是内部的链接都是非常充分的,非常有杠杆效应。这时候你特别用心去做这个事情,会发现很多问题跟大家遇到的也都是一样,比如说怎么去增粉,怎么去互动,怎么去看后台数据,怎么去做推广,怎么排版,这个地方我认为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问题发生的层面,而是与其相邻更高的层面。

  互动。你不是放任用户,做大量无价值的内容,而是要提前深入各个环节,引导用户达成特定联系,达成可持续的沟通。如果你注重互动,你的公众号如果超过十万,其实后台互动量非常大,那你怎么判断哪些对你有价值呢?其实前期可以在做推送或者自定义回复引导用户跟你做沟通,这也是我从壹读上获得的启发,壹读每天都会整理用户的反馈,在这个环节跟用户做一个很好的交流。在这个过程中你也就知道粉丝是用什么口气跟你做交流的。

  企业帐号很难做到就是个性化和人性化。因为大家在跟人交流的时候,起码知道这个人年龄多少、职业多少,有一个语境交流。而企业完全不知道用什么态度做交流,这个时候引导他的交流,引导他问你一些问题,从而了解他。我们会发现社交媒体不是一个媒体,而是一个个人。社交媒体的营销本质是在社交,而不是在营销,如果你真的在做一个企业账号,真正关心的应该是后面的人到底在想什么,怎样他才不排斥你,然后才去了解你。

  数据。数据这块,我认为当天数据没有价值,经过整合去分析数据才会有一些指导意义。有段时间我感到后台数据对我没有任帮何助,直到有一天我把3W后台所有数据看了一遍才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哪些类型文章会阅读量高一些。在微信特别强关系的封闭体系内,我自己总结到情绪主题更容易被大家分享,你要反复触碰高频情感类文章,制造一些有用的幻觉,让他对你有些身份的认同,可能效果会好一点。

  推广。我认为单一推广手段都不会带来满意的投入产出,你跟别人联系的时候,反而你的帐号是有价值的。而且在单一推广手段成本递增效益递减的时候,你要想着变一些招数来做,最重要的是马上去做。我当时是把我所有想到的推广方案都用上,比如互推,在论坛做一些帖子,靠自己朋友圈转发,广告语的推荐以及自己一些分享,其实也是有一些用。

  但是现在回头来再看这些,比如互推,现在做跟一年前做效果差很多,我当时持续做半年,对我影响蛮大,以至于现在做新媒体渠道投放的时候,我会知道哪些帐号怎么做起来,它的粉丝是真是假,有没有作弊,反而对我现在的公司是非常有帮助的。

  现在再去做新媒体的文章,会发现新媒体增粉,大部分是靠爆款文章增粉,日常更新保持用户黏性。企业新媒体传播当天,消费者对你或者粉丝对你传播的信息视而不见是常见的。发布内容很容易,但是如何得到关注是件非常困难的事情,这也是跟传统媒体最大的不同之一。

  所以说在整个传播中,创意成了决定性的因素。我说的创意不是说你对一篇文章写得好还是不好,而是你根据自己公司的特点或者需求,根据消费者喜好,找到能够打动他们,让他们参与进来愿意分享的一些点。形式不重要,重要的是引发消费者的共鸣。出来一些爆点、热点的时候,我感觉还是一个蛮重要的过程。

  如今大家都在讲社会化营销,但什么是社会化营销?我认为前提必须有一个社会性话题才能继续进行营销,否则再好也是属于扯淡,但什么属于社会化话题?我们每天在微博里看到的那些,你再想想,你在这些社会性话题上有什么需求,你又能做出什么符合你企业价值观或者说吸引用户的一些文章出来呢?

  内容。如何写好文章这类文章?

  第一是从用户的利益点出发,这篇文章根本也刚刚好表达了阅读者心里想要的某些状态,而不是你让他们想要知道的事情。

  第二是好的故事线非常重要。你会发现,大家对故事的接纳程度会比讲道理更容易一些。然后我自己在做这方面文章转载的时候也会愿意去做这样的内容。

  第三个是做一个标题党,你标题要起得好,尤其微信现在经历这一年投资之后,不是特别尖锐的血缘,根本参不透你要传播的这个介质,很快会衰减下来,一个好标题可能会在传播中起很大的作用。

  内容永远是营销的核心,内容在哪里,你的粉丝在哪里。传播的形式也决定了受众的接受方式,利用用户比较容易接受的清单类、视频、动态图、干货等等,要根据客户方便接受的形式来做内容。另外要做有价值的内容,比如方法论、隐秘性的文章,引发大家的好奇感。

  我在硬蛋,如何利用微信帮助公司三年做到100亿

  硬蛋的母公司科通芯城目前是中国最大一家S元器件销售平台,在B2B业务表面看起来是非常冰冷的公司跟公司之间的交易,其实我们认为它是一个人与人的交流。2010年微信还没那么普及的时候,我们在微信上做了一个定制公众号叫星云,我们完全把它当APP用,在上面可以完成非常复杂的B2B交易的过程,从注册、寻价、报价、查订单、查库存,所有信息都可以在微信上面实时传出去,而且做到企业的协同工作。我们把每个企业负责采购的关键人吸引到这个公众号里面来,为他做服务。我们重点在用微信建立一个企业关键人的社群,最后可以做一些精准的数据营销,让这些里面产生一些企业采购的需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第一是把自己的服务跟功能做好。第二是把企业一些关键人吸引过来使用我们这个公众号。第三是用这个号承接数据。第四是在这个里面用数据产生精准的营销,完全是一个完整的O2O的闭环。整个传播跟服务中,两个最重要,第一是企业里的关键人,第二是口碑。

  从我们公司的案例你也会发现在新媒体传播中口碑传播被提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口碑与一般意义的商业广告不同,它背后其实是连接着一些具有信赖感的成份在里面,在新媒体传播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如何激活这些群体,或者说你的这些粉丝里面的传播属性,然后把它变成你的帐号推广者,其实是最良性的一个循环。

  我对新媒体的一些理解

  ——

  公众号做到最后其实完全是一个想象力的游戏,你单纯从微信功能去想象它的未来反而成为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事情。比较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区别,它不是媒介迁徙这么简单,更多是用户心理的变化。

  第一是快,使信息传播速度变快。一篇文章的传播时间变成了24小时,两天时间基本上阅读量会稳定下来,然后对应的企业能力是快速公关跟抓热点的能力,要不然你没有办法做到借势或者做热点营销的层面。

  第二点是多,完全是由单项传播到散状传播,以前我们有电视或报纸,一份报纸或者一本杂志不到十个人会看到,但微博、微信是散状传播结构,根本没有办法知道它的路径。

  第三点是易,如果一个粉丝真的是通过对你感兴趣然后关注到你,其实对你的排斥心理是降低的。他对你有这个预期,知道你这个帐号到底是干嘛的,你会发什么内容,所以你反而在上面做一些自己的推广跟软文,用户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他在这个过程中已经知道你是干嘛的,从以前一些特别强制性的引导到他的自然转化,你帐号的一些广告其实是有一些包容在里面的,你去做一些传播反而是比之前更容易一点。

  第四点:强化了一些意见领袖

  第五个是提出形式变化,信息的渗透提高了。每天出现在你的朋友圈,影响力增加了.

  把帐号当一个产品来运营

  ——

  功能|用户停留时间|形成品牌

  我在做3W的时候,第一是赋予它一些功能。当时我做一个特别痛苦的事情,每天去搜集中关村创业达人所有咖啡馆的信息,在3W下面做一个推送。它有一个活动查询功能,有部分人是有这种需求的。现在我也会做购买的服务,赋予这些功能,大家即使是在没有文章的时候也把你当一个工具在用,就会有一些黏性在里面。

  第二个是延长用户停留时间,在3W的时候我会在每篇文章下面做关键词,如果大家对一篇文章感兴趣,发一些类似的关键词在公众号里面,就会给它推送一些信息。其实大家可以自己去想一下,比如你看到一篇文章,就去关注一个公众号的可能性是比较差的,如果你连着看了它六七篇文章的时候,你会不会去关注这个公众号呢?

  第三个是稳定才能形成品牌。大家关注一个公众号,其实对你是有预期的,你提供什么样的内容跟服务,大家其实心里有数的。怎么让它变得有黏性,就是你能持续提供优质的服务跟内容,然后才会把这个帐号变得更加有黏性一些。

  这几点它可能总结起来就是这么多,但是做起来的时候是一个非常繁杂的事情,一定要做到的事是善于整合你身边的资源,而整合这些资源的支点可能就是你的公共关系。一个合格的新媒体人,我认为他的耗油量一定是非常大的,因为在新媒体领域就是一个无社交不传播的领域。

  总结

  ——

  定位|辨识度|胆子大|口碑

  首先做好定位,我刚进硬蛋的那个时候的帐号完全从0开始的,我当时也在想这个帐号到底要服务哪些人。我们是做智能硬件平台,每天服务的用户是智能硬件创业者,我相关内容也是这方面。前期最痛苦的阶段就是推广阶段,你要到各个地方认识人,向他们推荐帐号,积累前期一部分粉丝。譬如说因为发的文章质量很高,其实在我们粉丝只有5000的时候,阅读量有时候会上到5万。

  中途我们做了一次营销活动,然后很快地两天就涨到50万粉,从5000到50万,我们整个营销成本大概100万左右,每个成本就2块钱左右,感觉当时获得这部分流量还是蛮有用的。当我们一下有了50万粉丝的时候,没有背离初心,发的内容我们可能会泛一点,普通大众会喜欢一点,这个过程完全是一个吸粉的状态。同时我们还集中做更密集的互推活动,我们有50万粉丝,我们找到30万,20万的去做互推,其实还是有很大一部分人愿意去跟我去合作,当时基本上每天掉两千,我们可能也会增一千多,就这样一个状态。

  第二要有辨识度,你要把最短的话把你的帐号说清楚,排版的格式,品牌展示这些也要做出来。硬蛋就是用天下没有难做的硬件,我们会列出自己的资源,会有需求的来找到我们。

  第三胆子大于事实,一定要把这个帐号的逼格提高一点,我们在很小的时候就在做智能硬件的创业第一品牌,我们目前有一万家的智能硬件的团队,你在其他平台也看不到这么多智能硬件创业者。

  第四点口碑,文章的原创性、持续性不能变差。通过前面的一部分讲述,你会发现这完全是一个非常完整的生态,内容的生成跟新媒体运营这两块,然后我们经常也会请到创业者去做一些分享,这些活动也变成我们内容的来源,活动产生内容,内容产生运营,最后运营产生社群,这是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最后再做一点总结,我们在做公众号的时候:第一,不要把它做成一个媒体;第二,你要扎在服务中;第三,把它做成一个有黏性的工具。在这里面,我自己有三点思考:第一,运营它不是编辑,你要深入理解每个环节,其实非常综合性的岗位。第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在问题发生的层面,而是与之相邻的更高层面。遇到一些需要思考的地方,一定不要浮于表面做一些事情。第三,运营不光在内容上面,人是发展的尺度,你一定要深刻理解你服务的人到底有什么需求。

  问题集结地

  问题一:如何出击,如何让更多更新的用户看到我们的内容,参加我们的活动?

  答:如果你的一个事件想快速地让大家知道,我认为每季的购买是非常重要,但真正的难点是消费者可能对你传播的信息视而不见,发布内容很重要,但你真的被关注到其实是比较困难的。所以说你这个地方,创意成了你决定最后花这个钱值不值得的一个关键点,你怎么抓住这些点或者根据你的服务写出这些内容是大家感兴趣的,这个很重要。不是说买KOL就是一劳永逸的方法,最核心还是你的内容跟你企业的服务把控,这是原点。

  问题二:请问前期阶段怎么快速找到目标人群?

  答:我刚刚讲的快、多、易、趣、形也是新媒体传播的一个特点,快是信息传播的速度变快。对应的你去做公关的时候速度要变快,反应速度要变快。

  多就是信息的传播路径变得更宽泛一点,从单向传播到散状传播,对应你投微博、微信帐号其实比报纸媒体的渠道单个成本是降低的。易,就是大家由于主动关注你的,你在去做一些推广的时候,大家接受你的心里程度是变容易的。趣,是一些强化意见领袖的意见,很多舆论其实是在大V的手里面。形,就是填充形式改变,广告对你生活的渗透变得更加深一点。

  如果一个帐号完全是从零开始,我感觉是有一个全程在里面的,第一批关注的人肯定是你认识他们的人,所以说很多的帐号第一批粉丝都是自己的朋友,第一你要先找到你的这些目标用户,经常在群里面也好一些,经常去泡的地方去做推广,最好你一对一做他们的交流,一千个粉丝真的是很难去做,完全是靠你一个个死磕下来,但是有一个种子用户的时候,后面再做推广是非常快的方式,前期靠运营来做。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