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队撤离销售下滑 大波知名化妆品微商成“微殇

  微商渠道的兴起,致使各种杂牌化妆品混迹于此捞了不少消费者的银子,一时间,众多原本在传统渠道发展不错的知名品牌如韩束、百雀羚、韩后、伊丽莎白·雅顿、谜尚、欧诗漫、珀莱雅、丹姿、韩粉世家等品牌也纷纷进驻微商捞金,然而,这些品牌捞到了吗?现在还能像以前那样疯狂捞到钱吗?来自市场的消息,恐怕要令大家失望了。

  最近做微商的小许有点纠结,之前销售火爆的产品,现在在朋友圈很难卖出去了,导致货一直积压在家里。像小许这样情况的商户不少。《化妆品报》记者调查了多名微商团队创始人,均表示今年微商月销大不如前,至少下滑50%。

  江苏合众创丽化妆品有限公司本是当地CS渠道强势代理商,2014年因看好微商,投资110万元进驻微商渠道,并成为伊丽莎白·雅顿、韩束、韩后等品牌的微商渠道代理。”进驻微商不到三个月,伊丽莎白·雅顿美白系列便出货600套,但这种疯狂的出货并未持续很久,今年3月后就没有再出货了。” 该公司微商招商总监张亿毛告诉记者,此次微商渠道销售下滑涉及的品牌不仅仅是伊丽莎白·雅顿,其代理的韩束、韩后、丹姿等品牌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美联团队创始人陈文峰作为韩束和欧诗漫微商代理,他也向记者证实了韩束、欧诗漫均有较大幅度下滑的事实。“近期和一些微商团队创始人交流,90%以上的创始人反映今年其所代理的品牌销售业绩下滑明显,有的甚至陷入生存困境。” 武汉经天纬地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锋告诉记者。

  销售业绩下滑,必然给微商团队带来很大的冲击,西北欧诗漫、百雀羚等品牌一位微商总代向记者透露,她去年9月份进驻微商,不到两个月便发展了200人的团队,而今年随着销售业绩下滑导致大量成员流失,且发展新代理已相当困难。说到团队人员流失,张亿毛也说:“当时刚进入微商时,公司专门成立微商部门,组成11人的微商专业销售团队,甚至专门注册一家公司,打算独立运作微商渠道,但经过今年3月微商断崖式下滑后,微商渠道的销售业绩难以维持11人的专业微商团队,目前该公司就只剩他一人在兼职负责微商和电商渠道。他直言,“现在都没什么信心做微商了”。

  此外,微商遇冷迹象还表现在一些品牌上。“2014年刚进驻微商时,各品牌的微商代理门槛较高,2015年后进驻微商的品牌入门门槛均有下降。最早欧诗漫省代需首付50万元,还要完成每月相应的销售任务,现在只要首付25万元便可以成为省代。”陈文峰告诉记者,“今年微商不好做,我目前团队人员流失达50%,感觉迷茫。”

  记者查阅最新的百度搜索指数发现,从今年3月-7月26日的数据来看,微商的搜索指数最高值从3月15日的30995降到了7月2日的16718。

  “由于前期众人对微商预期估计过高,但实际销售并不理想,加上正处化妆品销售淡季,诸多因素加速了微商从业人员退出。”武汉经天纬地人和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光锋认为,微商遇冷现象不仅与此有关,此外,多家权威媒体对微商的质疑和负面报道,也让已进入微商或欲进入微商的部分人望而止步。这也是微商遇冷的一个重要原因。另外,从品牌方来说,之前众多品牌看微商发展快速,于是便盲目进入微商渠道,加上推行的多层级代理商,致使价格混乱、一味追求产品逐级积压,而未真正到达消费者手中,严重影响了品牌在微商渠道的进一步发展。

  一不愿具名的化妆品品牌微商总代告诉记者,微商下滑除了媒体对微商质疑等客观原因外,还存在一些主观原因,品牌在线下渠道有活动支持,而微商渠道大多无零售政策支持,导致微商渠道在产品销售的价格上没有任何优势,加上消费者并未养成微信购物的习惯,这也是微商进入低谷期的一个重要原因。

  如何看待微商遇冷,快消品营销专家陈海超认为,此次遇冷并不是一件坏事,反而有利于整个微商行业的健康发展,将那些试图赚快钱、热钱的人淘汰剔除出局,留下真正有利于微商发展的团队和个人。

  林华也坦承,去年做微商较为简单,其手上的产品均是靠微信不断刷朋友圈实现销售并发展下线的,但今年情况明显改变,简单粗暴刷朋友圈再也没有效果,反而会经常被拉黑。

  陈光锋认为,微商从业者此时最应该做的就是调整好心态。他指出,微商其实就是一个销售渠道,并不是一个发财致富的捷径。此外,稳定人心,增加团队成员的粘性也尤为重要,团队创始人在对各级代理进行思想上疏导外,还应该有采取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帮助他们将库存的货物销售出去。“消费者不来找我们,我们就主动去找他们。”

  “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适合微商渠道销售,微商渠道的产品必须具有高利润、新奇特、返单率高、适用范围广等特点,价位在100-150元的产品比较热销。因此选择一款比较适合微商销售的产品将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骆卫东认为,从产品本身的特点出发或可找寻微商的出路。

  记者还发现,众多微商代理目前比较热衷于分销平台类微商(商城模式)。在7月9日的郑州展上,云集、闪耀会等多个微商城模式均有参展。陈光锋则首先肯定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代理囤货的正面作用。但同时对其发展形式也提出了质疑。他认为“这些平台依旧采用拉人头发展下线的传播方式来实现产品的销售,也是一些想要赚快钱的人的想法,终将不会长久。”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