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年微信运营策略

  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说,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这么一句富有哲理的话,今天,互联网+正在用最朴素的实践,为我们诠释其中深刻的内涵。在传统行业而言,确定了固定资产的投入,生产和销售都是相对稳定的。而在互联网+下,产业环境在时刻变化、商业模式在时刻变化、营销策略在时刻变化。你不能两次使用同一个商业模式、你不能两次使用同一个营销策略。一个全新的时代,在互联网+下正在发生。

  微信公众号即将3周年,我们藉此推出《2015年下半年微信运营策略》,从现状分析、功能设定、内容运营、免费工具上进行阐述,希望能给正在微信营销上不断努力的营销人以启示和工作上的指引。

  现状分析

  微信从2011年1月21日面世,微信公众号2012年8月面世,至今在我们的生活中已经扮演了重要角色。历经3年的发展,现在在微信公众号上发展粉丝的难度越来越大,核心点在于用户对于微信因为“好奇”而去关注的兴趣点正在丧失,特别是在服务行业中,比如餐饮,去年推出一个可以在微信上订餐然后外卖的服务,再加上诸如奔驰送货宝马送餐之类的,马上就可以得到一批粉丝。但是现在,用户由原来的好奇,转而觉得平常,到没兴趣,甚至是抵触,粉丝获取的难度越来越大,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客户在某个微信账号上的一次购物体验不好,他会主动的转嫁到所有同级别的类似的账号上,彻底的否定这种模式。

  这就在于移动互联网营销层面上的“归零理论”,你设计出来一个营销方式,很快就会变成一个模式,因为模式的普及,最终使得方式失灵。你设计的个性化的营销方式,因为互联网的传播迅速被竞争对手发觉,而这种方式几乎是零门槛的,竞争对手能够迅速的也去实现,从而使得方式单一变成大家都可以为我所用的模式,而成为模式以后,用户发觉这个商家在用,那个商家也在用,马上就审美疲劳,从而使得模式反向回来,使得方式失灵。

  我有一位在一所985的高校教营销的老师,她有次和我聊到:刚刚做了一个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营销工具,然后提炼出来其中的思想,写了一篇论文,再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待到发表出来的日子,恰好就是这个营销工具市场失灵的时候。以前我们做一个营销工具,生命力不说有2-3年,至少1年的周期是靠谱的,而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这个工具的有效期很难超过2个月,工具本质是一个方式,方式变成模式,模式回向使得方式失灵。移动互联网催化着营销这个行业,由资源型转化为创意型,一个企业做好营销,将由购买资源,转化为购买创意,资源将变成载体,创意才是核心。

  同时,基于微信来做营销也是越来越困难的事情,2014年我们在总结武汉的100多个房地产微信账户的时候发现,微信营销分为两大阵营,一种是以内容为主,用精良的内容(比如丽岛2046)和创意的排版(比如武汉顶琇才)吸引粉丝;二是O2O的结合,线下安排丰富的活动,线上成为报名和互动的入口。而今天来看,以内容吸引粉丝现在太难了,因为更多的专业媒体都纷纷杀入内容,他们以各种形式和各种定位来争夺你的粉丝和微信公众账号打开率,你显然不是他们的对手。我们分析,O2O将是未来商家获取粉丝和流量的最主要方式,这种方式不是以营销为导向,而是以服务为导向,比如说,我们的一个客户“老村长”,几乎不做营销,完全靠为客户服务做到了吸粉的工作。通过将原来线下的服务,如会员卡、优惠券等形态的服务,转化到线上,并提供更优化和人性的体验,从而迅速的获取粉丝。

  功能设定

  微信号的功能设定有两个层面,一是基础功能,二是创意功能。

  基础功能主要指你传统业务下的核心功能的微信化,如“老村长”的会员卡功能、优惠券功能,“创新光谷”上可以直接办理工商注册、创业服务政策查询等等。这种有的模块在市面上有很成熟的产品,比如微震天、微盟等,直接购买这些微信的第三方平台,就可以快速的部署和应用。有个需要做定制开发,一般而言,服务行业的微信营销服务以及实现了标准化和模块化,而另外一些非标的个性化的服务,还是需要开发的。

  创意功能就非常重要,实际上,很多企业在运营微信号的时候,也都开发出来了很多很有趣的创意,归纳起来,目前核心的设计思路有两点:

  一、 赋予你的产品有新闻属性。

  新闻属性在于解决产品的传播,在咨询爆炸的时代,让你的产品在信息的海洋中能够传播起来太难了,几乎都不是有钱就能办到的事情。但是在移动互联的时代,通过技术,则可以让你的产品具有新闻属性。

  我们自己运营了一款农产品,蜂蜜。本身蜂蜜是一个很传统的商品,并且在淘宝上,各种电商已经把它都“做穿了”,无论是讲历史,还是讲营养,讲功能,讲原生态,故事都被讲完了,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则机会太难。我们运营这个产品的思路是:守正出奇。产品一定要正,营销一定要奇。产品正:我们选择了一个厂家,做了20多年的出口,在中国的食品行业中,出口的品质是高于进口的品质的。他们在厂房的建设上就花了一个多亿,光加工工艺上的投入就是300多万,并建有全世界最先进的可视化加工流程。所以产品是“正”的。营销上,我们不能再去重复那些老故事,在当时,最热的话题是社交,我们就围绕着“社交”这个主题,构思了一个“史上第一款可以社交的蜂蜜”,打造出来“喝蜂蜜,送对象”这样一个设计:用户购买了我们的蜂蜜,扫描在包装上的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微信号,在导航栏中点击配对按钮,里面填上你的个人信息,就可以给你配上一个Ta,你们可以在微信里面交流啦。

  这个程序的设计,并不是在乎你是否能够在里面进行社交,而是通过这个形式,让用户有参与感,让产品有话题性。用户可能会觉得很赞:“什么,喝蜂蜜还可以送对象,太有趣了!”,也有用户会说:“喝蜂蜜还送对象,太不靠谱了吧!”用户不管怎么说,都是为我们做传播,并且,不管用户说这个方式好或者不好,他都不会说这个蜂蜜不好。这就是我们通过技术开发,赋予了我的产品以新闻属性。

  我们的蜂蜜通过楚天金报报道以后,迅速被人民网、新华网、光明网、新浪搜狐网易报道,因为具有新闻属性,不光通过自媒体分享,更被主流媒体进行传播。

  二、 单次消费转化为粉丝,通过高频互动转化多次消费。

  用户来消费一次,很多商家都利用各种促销,将客户转化为粉丝,但是这种粉丝要么活跃度不高,要么因利关注后惯性取消关注,我们帮助润极微信号,就设计了一个方案,从而可以保证用户的高频互动,并且通过高频的互动,提升购买转化率。

  润极是做果汁饮料的,目前有30多个单品,我们设计的思路是:首先进行用户画像,润极的用户是以18岁-35岁的年轻女性为主,这个群族占据了他的消费者80%。我们分析了这个群族的各种喜好,发现喜爱星座,是一个大概率事件,于是,我们就开发出来一个功能:用户因为促销而关注到他们的微信公众号以后,先填上她们的出生月和日,我们就可以知道她的星座,然后在微信导航栏上有一个按钮:今日星座运势。她一点击,就可以查看她今天的星座运势,她的上升星座,喝哪一款饮料可以提升她今天的星座运势,下面就有这个饮料的图片和介绍,然后可以一键购买。

  这样,通过单次购买形成关注,通过抓住用户的兴趣点形成高频互动,通过互动的粘性转化购买。

  内容运营

  微信发什么内容?是每天发还是每周发?如何让客户的打开率更高?每天我们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今天来看,一般的企业,最好还是用服务号,一来你没有那么多的内容需要每天和你的客户互动,二来订阅号被折叠进去以后,不如在信息流中的服务号能够被直接打开。三来你可以获取更多的高级接口,用于服务的开发。

  内容的来源有四处

  值得要注意的的是,在舆情热点中,切勿消费他们的痛苦,不管是什么样的发心,都会有负向的能量。

  下面是我们以武汉为例,依据如上的四点,策划出来的发稿计划,这个发稿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线上的发稿,更是线上和线下的结合。

  此为所有的相关工作节点:

  此为重点的相关工作节点:

  图为月份执行图,其中不同的颜色表达不同的项目:

  按照这样的计划去运营你的微信号,会更系统,并且会有更好的传播效果。

  构思企业O2O传播内容的要点

  1、 线下活动,线上成为入口

  组织线下丰富的活动,诱人的活动,线上成为活动入口;

  2、 用户主动传播

  我们在构思任何活动的时候,一定要退出来,看看自己策划的活动,用户是否有传播的意愿。这种意愿的由来有两种,一种是否有趣,用户觉得有趣了,就有意愿进行传播;另一种则是逼格是否够高,我们正在经历城市化的发展,用户对于逼格的言说方式是在发生变化的,原来一个人逼格高,我们会装他“装逼”,说他装逼意味着他在上面,我们要把他拉下来,而现在称为“逼格高”,则是他在上面,我要爬上去。从言说方式上的差异,我们可以看到城市人口素质的不断进化。网上有个段子:“喝星巴克忘了拍照片,白喝了!”就是证明逼格高的事物,充满了传播性的基因。

  3、 用户创造内容

  基于你的活动,用户能有创造内容的空间吗?你有提供一个给你的用户创造内容的平台吗?我们在给京东策划的高校摄影大赛中,就引导毕业生们自己创造奇葩的造型,通过他们所创造出来的内容,进行传播。

  在内容运营的层面,既要有计划,也要抓住活动设计的基本思路,才能形成行之有效的O2O运营方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