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拳打击外挂背后,腾讯盯上了微商的蛋糕

  最近,微信朋友圈又双叒叕一次开始流传一则小道消息——腾讯再度开启了大规模封号行动,并仅用半小时就封掉了3000万个账号。一时间之间,部分微信用户可谓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怕这一大棒砸到自己头上。

  单事实真的如此吗?今天微信方面撰文回应称,“大规模封号是假的,但重拳打击用外挂的违规号,是真的”。想想也是,如今微信用户量已经达到10亿左右,半小时封杀3000万账号差不多相当于封掉3%左右的用户,如果没有恶性事件的话,微信如果真的是这么简单粗暴,显然根本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地步。

  其实微信大规模封号这件事年年都有在传,颇有一种常态化的趋势。其2017年的主题是打击USB群控与云控,2018年则是打击Xposed和substrate等第三方外挂,今年则增加了管控打击私域流量。如果仔细看看那则神秘的爆料就不难发现,重点其实是在最后这句,“谈私域流量与微商的瞬间鸦雀无声”。通常来说,一般用户是很难触犯到微信的封号规则,并且由于其所采用的还是阶梯性处罚原则,因此真正被封号的基本上也都是动了微信蛋糕的用户。

  而这一点在微信发布的这则科普文中也有体现,官方一直在着力强调打击外挂是因,封号是果。而对于“多开微信”外挂有需求的用户通常是什么样的呢?显然既不是需要工作与生活分开的上班党,也不是想要抢红包的羊毛党,而是微商群体。毕竟一个微信账号可以加的好友数有上限,但对微商来说,朋友圈越大蕴藏的商机越多,并且多开也保证了能时刻保持“谈生意”的状态。

  事实上出现这种谣言并不奇怪,因为自2019年开始,微信方面就在一步步限制这种“野路子”。曾先后禁止利诱分享朋友圈打卡、打击如Xposed、substrate等第三方框架、明确5种情况会导致永久封号的规则等。

  在很久之前,微商的存在在数据层面繁荣了微信的生态,给其提供了更多的月活及更高的话题性。但是时过境迁,再加上经过多年的洗礼之后,用户对微商的存在可以说是积怨已久,封掉这些动辄在朋友圈刷屏的微商,用户显然是拍手称快的。

  当然,净化微信生态只是表面原因,归根结底还是私域流量这个概念惹的祸。而所谓私域流量是与公域流量相对的概念,运营方可以自由的反复利用,无需付费,又能随时触达的流量,这些流量则沉浸在微信、微博、头条、抖音的社群之中。

  按照常理来说,对于腾讯这样一个国内互联网江湖的社交之王,从散兵游勇手中抢流量未免有失体面,犯不着做这种“与民争利”的事情。但今时不同往日,当行业进入下半场之后,传统流量枯竭与流量红利消失早已成为普遍的共识,即便家大业大如腾讯也同样如此。

  本月初,腾讯成立了信息流与内容社区业务线(FCC),而整合业务的原因也很简单,广告营收不太给力。根据腾讯今年Q1的财报显示,其营收相比于预期减少33亿元,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告业务表现不佳,该季度的网络广告营收为134亿元,同比仅增长25%,增速为2017年以来的最低点,环比更是下滑21%。

  互联网世界里出现广告卖不动的现象,原因其实很简单,就是流量不够,这就导致腾讯需要挖掘之前一度没有重视的资源。而私域流量作为微商与营销号借鸡生蛋的结果,腾讯现在当然是不能容忍了。

  并且在微信发布的这一文章中,还特意指出了“微营销”这种外挂的存在,其能够实现例如定时群发、自动回复、自动聊天等功能。而与之相对的是,不久前在企业微信的社群功能中,支持在群聊中添加群机器人,实现了消息的自动推送/回复,且支持@成员单独提醒功能。

  总的来说就是一句话,“朕给你的,才是你的。朕不给你,你不能抢”。现在腾讯看上了私域流量中蕴含的金矿,那么这些利益受损的微商自然就要出来卖惨了。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