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创业开鞋店 日售千双

  两个80后广州卖家合作的淘宝鞋店,在短短半年内,不仅创立了纯网络销售的原创品牌,最近一个月的销量达到了25000多双鞋,还凭一店之力救活了佛山一家因金融海啸濒临倒闭的鞋厂。由一家有200人的鞋厂专门供货;从监管、客服、打单、包装,甚至还有危机公关的一条龙作业.

  除了个人大卖家的崛起,实体经济的知名品牌也开始看重并大举进军网络销售。如诺基亚、优衣库等品牌陆续进驻淘宝,新华书店、学而优书店试水网店,肯德基、必胜客也开始接受网上订餐……规模化似乎成了今年网络经济的一个趋势。

  最高月销两万五千双 小网店养活200人鞋厂

  尹志强和阿杜联手开的网店,办公地点就在客村立交附近的财智大厦。大厦保安对于这家网店也颇有耳闻,“我知道那间卖男鞋的公司,经常有人来发货拿货。”

  最高日销量两千双

  和许多网店一样,“MR.ing”两位老板尹志强、阿杜都是80后,从学生时代就开始开网店。2008年底前,他们在福建经营网络鞋店,攒下一批熟客和经验,“鞋神的名号是从福建带到广州来的”。“MR.ing”羊皮堂皮鞋店于2008年12月18日注册,最初只有10来名从福建追随而来的老员工。起初三个月,每天只卖出五六十双鞋,让老板和元老们都很焦虑。但今年初开始,鞋店生意终于上了轨道,不仅创下了一天卖两千双鞋的战绩,网店员工也扩充到了近30名,打单、包装、客服分工有条不紊。

  供货商求着大网店

  代工厂开始接订单

  如何获得稳定大量且低成本的货源,是网店做大的关键之一。现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不少衣服、鞋子厂家都开始直接为大型网店供货,甚至出现了为厂家、网店做中介的供货中介公司。

  对于很多小网店来说,要拿到好的供货渠道不容易。正规工厂通常不屑于为网店生产几十、几百件的产品,所以网店只有提高拿货量才能和工厂稳定合作。但一味大量提货又充满风险,一旦没选对商品造成大量囤货,就足以击垮一个网店。尹志强说,他们的成功经验就是“紧握机遇”。在金融海啸的冲击下,不少珠三角的代工厂都放低身段,愿意接受国内小订单,也给了他们一段成长期,在销售量增加、资金充足前,得以小量拿货。记者在他们的仓库里也发现不少积压。他们告诉记者,由于拿货量巨大,积压占了总量的20%。

  被称为淘宝第一店的“柠檬绿茶”网店位于上海,四年里从夫妻档做起发展到拥有十几个部门、三个子公司、300多名员工的大公司。网店每天发货量至少两万件,每位采购人员每天至少要面对三四十个供货商。现在,他们已无需寻找供货商,而是工厂主动寄样品上门,还要通过了网店的采购评估,才能成功做供货商。据了解,该店主营化妆品、女鞋、女包共1000多类商品,每天约能接到一万多个订单。

  砸钱卖广告

  小广告位一天10万元有钱也未必挤得上

  “MR.ing”从日卖50双鞋到日卖2000双鞋的转折点,与一个出现在淘宝首页的小小广告不无关系。“别看淘宝首页那些广告位都挺小,但每个几乎都要花上万元。”尹志强说,他们投放在淘宝首页的广告一天要花十来万元,这半年来赚的钱几乎都砸在上面了。

  相对于很多网店扮演“转手倒卖”的角色,“MR.ing”两位老板无疑是有野心的。创店之初就去注册了品牌商标,也懂得培养“拳头产品”。尹志强说,他利用销售中的“二八定律”,一开始只重点推出几款鞋,通过培养明星产品吸引人气。在此基础上,砸大钱做广告才能起到相得益彰的作用。

  在淘宝首页做广告并非易事,即使卖家出得起钱,淘宝也未必有“档期”。“蓝少香水”的陈老板告诉记者,淘宝上一天3万元的广告位算是比较抵档的,而尹志强为鞋店投放的一天10万元的广告,其实也就是在淘宝首页占了一小片链接位。即使如此高价,争破头想投广告的网店仍多如牛毛。“对于大公司大品牌来说这些只是小钱,但对从个体网店来说,简直是搭上了本钱。”阿杜还说,现在淘宝首页的广告档期已经预订到了秋天,他们正苦恼要把广告投往其他页面。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