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主妇的创业故事

  甘蔗渣作培养基种出袋装金针菇

  她是朴实的苏北人,站在那儿并不惹人注目;讲起经营之道更是寥寥数语,却爱向人讨教怎样做市场。她叫黄新梅,她的执着、好学,将她推向创业者行列。昨天,她走上创业讲堂,带着她的产品——一簇簇白嫩嫩、像长柄伞似的袋装金针菇,引起到会者的追捧。

  2000年她忍痛买断工龄,回家照料孩子。毕竟是工作惯了的人,每天家务事后有一块空闲时间,找些什么事做做呢?起初,她利用亲戚懂电脑的优势,办了个网吧,挣到一些钱。

  不过,她觉得自己是个外行,长期靠别人做不行,需要改行。干什么呢?她想到,自家有个约40平方米的底层小屋,潮湿,比较适合种蘑菇。在城市,市民家家都有个阳台,他们也愿意有个适合的“农活”干干,她决定研制一种居民可种植、可观赏、可食用的家庭蘑菇。

  2008年,她通过查阅资料、书本,掌握了新知识。她收集榨甘蔗的渣子,然后碾碎,加上其他材料和一些微量元素,作为培养基。然后去食用菌研究所购买优质菌种,买来高温锅,通过高温杀死杂菌。再购买装袋机,加工成的培养基,装入一只只塑料袋。在培养基上种菌种,不久就长出一茎茎小芽,这时就可以上市了。购入这种袋装菌,放在家中阳台上,一周后就可收获250克金针菇。

  可是让黄新梅困惑的是,她缺乏市场经验。有次,有人推荐她到幼儿园门口卖,卖出20袋,结果购买者不放心又退回了14袋,这使她很伤心。她不懂这么好的蘑菇为什么销不出去?和大棚菇相比,她不放任何生长素,口味鲜美;价格也不贵;家长可以教给孩子许多直观知识。

  她说金针菇需要冬季种,而灵芝等高档菇需要天热种,这样她全年都可有事做。特别是灵芝,生长周期长,外形美观,培育成“灵芝盆景”,更具“观赏性”和实用性。她带来的商机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有人考虑和她合作,有的人愿帮助她销售,她也愿意免费传授种蘑菇技术。

  草根创业者可关注“阳台项目”

  做产品要搞清楚顾客是谁,要研究“谁有需求”,这个需求是否足够大?黄新梅的市场客户选得很准,可惜她没有能力去找市场,因此好东西仍“待字闺中”。眼下退休人员越来越年轻,特别是女性50岁就退休,精力尚好,每天都有空闲时间,这个空闲时间如何打发?做点有益身心健康、最好能产生点效益的事,最受欢迎了。家庭的阳台蘑菇,能吃能看能传授知识,这是它走俏的关键。

  黄新梅除了在种植品种上动脑筋,还需要像企业家一样去琢磨市场,不妨先向街道劳动保障部门等政府或社会机构寻求帮助,形成一个从产品到销售点面结合的帮扶链。

随便看看